摘要 TD-SCDMA独立组网是关乎我国自主产权移动通信标准商用的重大事情,而广覆盖则是TD-SCDMA系统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TD-SCDMA实现广覆盖的技术能力、广覆盖规划以及广覆盖优化3个角度阐述了TD-SCDMA广覆盖的一些思路,为今后TD-SCDMA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1、前言
随着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日益依赖,人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快捷、方便地与任何人通信。运营商也在从城市向农村,甚至向边远地区不断地拓展其业务范围。在过去,当无线业务主要集中在人口稠密区时,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市区传播模型、郊区传播模型和开阔地传播模型,而对广覆盖,如海面、草原、戈壁以及沙漠等特殊的无线传播环境研究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渔业、草原旅游业、沙漠绿化等产业也迅速发展,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这些用户日后必将成为运营商争夺的重点。
TD-SCDMA系统作为3大3G标准之一,相对于2G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尤其是数据通信的需要。TD-SCDMA系统除了在容量上比2G系统有较大提升外,在覆盖能力方面也不逊于2G系统。本文针对海面、草原等广域覆盖场景,给出一些针对性的思路。
2、技术能力
TD-SCDMA为时分系统,可以从其帧结构来考虑实现不同距离的覆盖。TD-SCDMA的无线帧结构[1]如图1所示。
图1 TD-SCDMA无线帧结构
由于无线信号的空间传播延迟,TD-SCDMA终端侧在接收下行导频信号时帧头相对于NodeB的帧头会有一定的滞后,而终端在发送上行导频信号时为补偿空间传播延迟需要提前发送,为避免时隙干扰,TD-SCDMA终端只能通过压缩保护时隙(GP)来准确收发信号,如图2所示。
图2 TD-SCDMA中GP时隙的压缩
此时,TD-SCDMA的最大双向时延为GP时隙的长度(96 chip),而无线信号在空间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因此一般理解的TD-SCDMA最大覆盖半径为(其中C为光速):
增加TD-SCDMA的覆盖半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方式一,压缩UpPTS中的GP时隙,不会对TS1造成任何影响,但可增加32 chip的双向时延,如图3所示。
图3 压缩UpPTS中的GP时隙
此时,TD-SCDMA的覆盖半径增加为
这种增加无须改动NodeB、UE和空口协议,目前可以提供。
方式二,闭塞整个TS1时隙,NodeB对SYNC_UL的搜索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到TS1时隙中,如图4所示。
图4 闭塞整个TS1时隙
此时,TD-SCDMA的覆盖半径增加为
此时,SYNC-UL最晚到达点,必须在UpPTS起始后128 chip。所以这种覆盖里程的增加需要NodeB的实现支持,而UE、空口协议保持不动,只影响TS1时隙。
方式三,闭塞整个TS1时隙,并修改UE的UpPTS提前发射时间至GP时隙前的32 chip,即DwPTS的GP时隙,此时,TS-SCDMA的覆盖半径增加为
此时,牺牲了整个TS1时隙,并且UpPTS的发射时间需要提前。所以,这种覆盖里程的增加需要修改UE,且由于压缩了DwPTS,缩小了GP时隙,UE对DwPTS会形成一定的干扰。
方式四,闭塞整个TS1时隙,把UpPTS扩大至TS1,并预留32 chip的下行时隙间隔,如图5所示。此时TD-SCDMA的覆盖半径增加为
图5 闭塞整个TS1时隙并把UpPTS扩大至TS1
其中128 chip是SYNC-UL需要占用的,需要保留。这种覆盖范围的增加需要修改Uu空中接口中的UpPTS字段。
值得注意的是,增加TD-SCDMA基站的覆盖范围如果涉及到NodeB、UE和空口协议的更改,将会是以牺牲系统容量为代价的,在目前TD-SCDMA设备研发中尚未完全实现。在实现远距离覆盖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站型。
3、TD-SCDMA广覆盖规划
3.1 传播模型
无线电波在海平面、沙漠等环境传播时,传播路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直达波和经过海面或地面的反射波。由于传播损耗很小,信号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此时,地球不能再看作平面,而应把它看作球面,即地球曲率对信号的传播产生影响。另外,处于传播路径上的岛屿、沙丘等也会对信号传播产生阴影效应。在链路预算时,可采用农村开阔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减小约3 dB进行计算。
3.2 无线视距
根据参考文献[2],在超高频和甚高频频段无线电波的地对地传播模型中,地球影响的大小是依赖于路径的长短。在视距路径上,地球的主要影响在于引起反射波,从而在接收机内部对直射电波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干扰。对于超视距的路径,由于电波的衍射及散射的存在,信号传播可能会超过视距。
在视距的情况下,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的衰减比在非视距的情况下慢。而根据TD-SCDMA基站灵敏度、站侧的天线增益、天馈线损耗、人体损耗、正态衰落余量就可以得到最大允许的空间损耗。如果传播信号在视距范围内的损耗小于最大允许的空间损耗,那么信号将进入非视距范围继续传播,但站点的覆盖半径主要取决于视距范围大小。
无线视距与发射台高度和移动台高度的关系式如下:
其中,Hb为天线挂高(m),Hm为移动台高度(m),d为站点覆盖半径(km)。
由于非视距范围一般都在数公里以内,对于海面、平原等超远覆盖来讲,该站点的覆盖半径基本上等于该站址的视距。
3.3 站址规划
在海平面、沙漠、沙漠等区域进行站址规划时,关键在于根据目标覆盖区来选择合适高度的站点。相关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
●对要求覆盖半径在30 km左右,通常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建塔,塔高一般在50 m左右。
●对要求覆盖半径在45-70 km,通常选择比较高的山丘、沿海边山顶的地方建塔,塔高在100-200 m。
●对覆盖半径在70 km的范围,通常塔高选择在200 m以上。
3.4 天线选择
广覆盖设备一般采取宏蜂窝基站的方式,配备扇区化的智能天线。由于需要尽可能地增大覆盖范围,在天线的增益方面一般选择高增益的天线。海面及沙漠覆盖一般要求天线具有比较宽的水平波瓣宽度,而对天线的垂直波瓣宽度则要求较窄,这样能保证良好的水平覆盖面,并提供足够的增益满足远覆盖距离的要求。在进行海面和沙漠覆盖时,由于要考虑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所以一般天线架设会超过100 m,在近端容易形成盲区,因此建议选择具有零点填充的天线,可以改善覆盖,提高服务质量。
4、TD-SCDMA广覆盖优化
TD-SCDMA广覆盖的优化工作[3]比一般网络的优化工作更具挑战性,相关信息的获取也更加困难,但大体上还是可以从开通后的RF优化和日常维护优化两方面来考虑。
4.1 RF优化
开通后的RF优化可以从市场推广方面收集渔民、牧民等作业主要活动范围,对每个地市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专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列出相关重要作业区域。根据基站信息对这些区域进行理论计算,从而判断是否处于覆盖范围之内,之后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要改善重要作业区域的覆盖,可以从调整天线方位角、下倾角、增加智能天线挂高、更换大增益的天线、优化后台参数等方面来考虑。
4.2 日常维护优化
开通后的RF优化侧重于覆盖方面的优化,而日常维护优化涉及的内容则比较广,包括基站设备故障的处理,传输和供电等问题的解决,基站的资源利用情况及性能指标的统计分析等。
随着广覆盖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作业时间和范围的不断改变,某些基站有可能出现信道、功率等资源不足的情况,这都需要在日常维护优化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跟踪和统计,以便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扩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广覆盖基站的使用,应该保证TD-SCDMA系统上行接收的灵敏度。确保上行覆盖和上下行链路平衡。
5、结束语
TD-SCDMA广覆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尤其作为我国提出的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如果今后需要独立组网,且获得运营商的青睐,则海洋渔民、草原牧民以及戈壁沙漠覆盖工程都是很重要的,其潜在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目前,TD-SCDMA正处于着由信息产业部主导的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测试中,在这基础上尽早地提出适应于TD-SCDMA广覆盖的应用策略,无疑能够加快TD-SCDMA标准的商用进程,为TD-SCDMA产业化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世鹤.TD-SCDMA第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Jhong Sam Lee,Leonard E Miller.CDMA系统工程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