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
|
相关推荐
25个回答
|
|
实际上,按照你的算法,经过5K电阻的电流为6mA时,运放的输出电压是40V。很明显运放在+/-15V供电的时候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这个时候的计算需要考虑运放的能力(数据手册一般给出)。 LZ的图已经在Multisim中做出了,为什么不加个电表测量一下呢? 下面是我的测量结果: |
|
|
|
帮顶。。。。
|
|
|
|
|
|
|
|
我和你仿真是同一结果,但是想不明白电流表测得是2.3mA,原来是供电不足造成。谢谢了!
|
|
|
|
|
|
|
|
|
|
运放有R1做负反馈,属于线性状态,不能当做比较器。
|
|
|
|
|
|
|
|
但是,这个反馈并不是运放输出端的反馈,所以还是要当成比较器使用的
|
|
|
|
这样估算最快吧…… U6=15V, R4=R3并R1=1.667K I=U6/(R4+R2)=15V/6.667R=2.25mA 哈哈,不知道对不对
|
|
|
|
理论上不考虑供电电压算出来是6mA
|
|
|
|
|
|
|
|
|
|
|
|
特地用MultiSim 12做了***。
运放选择一个可以任意设定参数的理想三端模型, 这样可以避开芯片自身参数的影响, 更好地理解运放的原理。 结果如下:运放输出6mA电流。 前提是:运放输出电压范围为***。 |
|
|
|
|
|
|
|
|
|
|
|
|
|
|
|
1.即使是理想运放也不能忽略供电,因为供电将决定饱和电压。
2.至于为什么50V供电的时候仿真结果是6mA,我猜测是因为运放模型的输出能力问题,你试下改变5K电阻的值,我相信结果会不一样,我家里的电脑没有仿真软件所以也没办法试。“电流源的电流全部流经R1,所以R1右端电压是10v,然后在该点应用KCL定律,得6mA,从运放流出。”从这句话来看5K电阻的电流应该是不变的。 |
|
|
|
上图是TINA的仿真结果。把5K电阻增大到10K或者更大,可以看到运放端输出为49V(非Ideal模型,所以是49V而不是50V)。由此可见,R3的电流I=1mA*R1/R2 + 1mA = 6mA (即忽略运放输出直接用KCL)这种算法是不正确的。如果用KCL计算,那么这个电流将不受R3阻值的影响,恒等于6mA。 附件1是Micro-Cap 10的仿真电路 附件2是Multisim 13的仿真电路 1.cir (19.92 KB ) Design1.ms13 (89.17 KB )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946 浏览 2 评论
12850 浏览 0 评论
4140 浏览 7 评论
2350 浏览 9 评论
2183 浏览 2 评论
470浏览 2评论
828浏览 2评论
948浏览 2评论
419浏览 1评论
657浏览 1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德赢Vwin官网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2 22:18 , Processed in 1.250978 second(s), Total 82, Slave 76 queries .
Powered by 德赢Vwin官网 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德赢Vwin官网 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德赢Vwin官网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