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我们不断的给目录、源代码、文件、函数、变量、参数、类、封包进行命名与定义。当一件工作需要进行的次数非常之多,足以证明它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工作。我们一定要知道一点,基础工作是整个项目的基石。忽视抑或是轻视基础工作是一件非常错误的工作理念。我们需要用最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作为回报,它将令你的作品显得专业而优雅。
我们以信号的定义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先来看这么一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44
45
464748
|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begin
cnt <= 0;
end
else if(add_cnt)begin
if(end_cnt)
cnt <= 0;
else
cnt <= cnt + 1;
end
end
assign add_cnt = flag1||flag2 ;
assign end_cnt = add_cnt && cnt==x-1 ;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1'b0)begin
flag1 <= 1'b0;
end
else if(en1)begin
flag1 <= 1'b1;
end
else if(end_cnt)begin
flag1 <= 1'b0;
end
end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1'b0)begin
flag2 <= 1'b1;
end
else if(en2)begin
flag2 <= 1'b1;
end
else if(end_cnt)begin
flag2 <= 1'b0;
end
end
always @(*)begin
if(flag1)
x = 5;
else if(flag2)
x = 7;
else begin
x = 0;
end
end
|
这组代码的功能是当en1时计数5下;en2计数7下。在这组代码中,en1时flag1拉高;end-cnt时flag1变低;en2时flag2拉高;end-cnt时flag2变低;也就是在flag1或者flag2时加一,然后用flag1和flag2分别区分计数5下和7下。
尽管能够实现功能,但是在这组代码中,存在信号定义不明确得现象。flag1和flag2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表示flag1(flag2)时en1产生,还是en1(en2)时的计数状态?为说明这一点就得用到XXXXX (写加一条件时需要用到add_cnt = flag1||flag2)
语句。
这里重申一下我们很重要的那条简单原则,一个代码(信号)只做一件事且做好这件事!按照这个规则,思路就是这样了:用一个信号flag1来表示计数状态,另外一个信号flag2表示是由en1还是en2所产生。那么,加一与否的条件非常简单,就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flag1);同理,计数5或者7下只需要使用flag2一个信号。那么代码就会是这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39
404142
43
44
45
|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begin
cnt <= 0;
end
else if(add_cnt)begin
if(end_cnt)
cnt <= 0;
else
cnt <= cnt + 1;
end
end
assign add_cnt = flag1 ;
assign end_cnt = add_cnt && cnt==x-1 ;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1'b0)begin
flag1 <= 1'b0;
end
else if(en1||en2 )begin
flag1 <= 1'b1;
end
else if(end_cnt)begin
flag1 <= 1'b0;
end
end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1'b0)begin
flag2 <= 1'b1;
end
else if(en1)begin
flag2 <= 1'b0;
end
else if(en2)begin
flag2 <= 1'b1;
end
end
always @(*)begin
if(flag==0)
x = 5;
else
x = 7;
end
|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好像区别没那么大啊?ok,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程序中不仅是是en1,en2,而是有en3,en4……enX,又或者将来需要维护和优化,这两者的区别将会天壤之别。
关于信号定义方面,《至简设计法》的作者潘文明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例如在计数器代码设计中的“架构八步法”,第一步就是明确定义信号,用具体、清晰且无疑异的语句,定义每个信号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重点描述信号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中的信号列表。
信号列表。(4)(用文字版)
信号名
|
I/O
|
位宽
|
说明
|
clk
|
I
|
1
|
系统工作时钟
|
rst_n
|
I
|
1
|
系统复位信号
|
Din_sop
|
I
|
1
|
当vld=1时才有效,输入报文头指示信号
|
Din_eop
|
I
|
1
|
当vld=1时才有效,输入报文尾指示信号
|
Din_vld
|
I
|
1
|
输入数据有效标志,高电平有效
|
Din_err
|
I
|
1
|
输入报文错误标志,在eop有效时才有效
|
din
|
I
|
8
|
输入数据总线
|
Dout_sop
|
O
|
1
|
当vld=1时才有效,输出报文头指示信号
|
Dout_eop
|
O
|
1
|
当vld=1时才有效,输出报文尾指示信号
|
Dout_vld
|
O
|
1
|
输出数据有效标志,高电平有效
|
dout
|
O
|
8
|
输出数据总线
|
Dout_err
|
O
|
1
|
输出报文错误标志,在eop有效时才有效
|
从中可以看出,优秀的FPGA设计师一开始就从顶层结构明确定义信号,将可能出现的混乱从根源上解决。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实在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业者学习和借鉴。
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就请你回个贴或者赞,证明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大家都不容易,祝我们早日发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