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1. 前言:
在AI(人工智慧)方面,由于当今的机器学习本质是一种 <大数据相关性支撑的> 归纳性推理。软体框架的复用(Reuse)性愈高,对于应用开发的帮助愈大。因此,在AI领域里,软体框架魅力将会大放异彩。在本文里,是基于最简单的Perceptron模型来阐述如何分析、设计及实作一个框架和API。在本节里,将优化这个AI模型,让它从线性分类,提升到非线性分类,可以展现更高的智慧,也适用于更广的范围。而且将把最典型的Sigmoid激励函数,添加到上一节所撰写的Percentron基类里。由于这Sigmoid激励函数适合于二元分类(Binary classifica tion)的情境,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二元分类问题。所以将这框架取名为:BCModelF ARMework。期待充分发挥框架威力、支援您的商业模式,迈向辉煌腾达之道。 2. Python框架设计:从需求到实作 大家都知道,人们的需求都是善变的,所以API的内涵也是随时会改变的。在上一篇文章里,其API里只定义了一个getLR()函数。在本节里,就来替API增添多函数。 2.1 亲自演练:需求分析 一旦客人的需求有所改变了,可能会不断扩充API。例如,当客人来了之后,才会告知下述5项资料:学习率(Learning Rate)、要训练几回合(Epoch)、训练资料集X[] ,以及期望值T[]等。就能依据框架的需求时间轴概念,来绘出下图: 图 1 、框架需求分析 从这图可以看出来,这5项资料都是写在子类里,而框架必须透过API来向子类索取这5项资料值。一旦框架取得了这些资料,就能展开AI模型的训练工作了。现在,就依据上图的思维而绘制出类别图,如下所示: 图 2 、此范例的类别图 在这PerFramewor02框架里,含有一个Perceptron基类,让myNN子类来继承之。也就是由子类来实作Perceptron里的抽象函数。 2.2 亲自演练:实現框架 现在,就以Python来实現这个框架,如下:
这个时候,API已经扩大了,总共包含了5个抽象函数:getLR()、getEpoch()、getZ()、getX()和getT()。在程式执行时,基类就会透过抽象函数的机制,来呼叫子类的函数,来取得上述的5项资料。接着,就来撰写App如下:
这是一支能在Python环境里执行的App,内含两个类别,其中的myNN继承框架里的Perceptron基类。其中的主程式(部分)里有个指令: p = myN 诞生一个myNN的物件,并且呼叫到Perceptron基类的建构式(Constructor):
然后,开始执行这建构式里的指令,首先呼叫到getLR()函数,转而呼叫子类myNN里的getLR()函数,要求它传回来 <学习率> 的值。接着,就呼叫到getEpoch()函数,转而呼叫子类myNN里的getEpoch()函数,要求它传回来训练的回合数。然后返回主程式部分,执行下一个指令: p.train() 于是,这指令就呼叫Perceptron基类的train()函数,并开始执行train()函数里的指令:
就呼叫到getX()函数了,并转而呼叫myNN里的getX()函数,要求它传回来训练资料X[]的内容。接着呼叫getT()函数了,然而这getT()是抽象函数,其指令是实作于myNN子类里,于是就转而呼叫myNN里的getT()函数,要求它传回来期望资料T[]的内容。然后展开训练的动作,并输出结果如下:
一开始,在第#0~#22回合,其预测的正确率比较低。然而愈多回合的训练,其正确率就逐渐上升了。到了第#23回合之后,其预测的正确率就接近于1.0(即达到100%)了。以上展现了框架API的不断成长过程,而框架与App之间的互动也更频繁了。
3. 优化模型:使用 Sigmoid 激励函数 3.1 写出一支 App :使用 Sigmoid 函数 在上一节里,是基于最简单的Perceptron模型来阐述如何分析、设计及实作一个框架和API。在本节里,将优化这个AI模型,让它从线性分类,提升到非线性分类,可以展现更高的智慧,也适用于更广的范围。本节的范例里,将把最典型的Sigmoid激励函数,添加到上一节所撰写的Percentron基类里。由于这Sigmoid激励函数适合于二元分类(Binaryclassification)的情境,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二元分类问题。所以将这框架取名为:BCModelFarmework。如下述Python程式码:
这个BCModelFramework框架里,含由一个Perceptron基类,它提供的API总共包含5个抽象函数:onLearningRate()、onEpoch()、onX()、onT()和onW()。接着,就可基于这个框架来快速开发App了,如下述的程式码:
这是一支能在Python环境里执行的App,内含两个类别。其中的myNN继承框架里的Perceptron基类,如下:
图3
、框架支援
App
的快速开发
这个简单范例里,输出层神经元的主要计算公式是:y= X*W+B。表现于指令: defpredict(self, X): y = np.dot(X, self.W) + self.B z = self.sigmoid(y) returnz 计算出y值之后,再经由Sigmoid()激励函数,转换出z值,才成为这神经元的输出值(即z值)。有了z值之后,就能进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来更新权重(Weight)值。表现于指令: loss= T[j] - z delta = 2 * self.deriv(z) * loss update = self.learningRate * delta 其中的loss值,还要乘以Sigmoid的导数(Derivation)值,来决定修正的幅度。这样子,让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了。除了可以应用于线性分类(Linear classification)问题上,也适用于非线性分类(Nonlinear classification)的情境。 至于主程式(部分)里有个指令: p = myNN() 诞生一个myNN的物件,并且呼叫到基类Perceptron的建构式: classPerceptron(ABC): def__init__(self): self.learningRate = self.onLearningRate() self.epoches = self.onEpoch() dw = self.onW() # ………… # ………… 然后,开始执行建构式里的指令,呼叫到了onLearningRate()函数,转而呼叫子类myNN里的onLearningRate()函数,要求它传回来 <学习率> 的值。接着,就呼叫到onEpoch()函数,转而呼叫子类myNN里的onEpoch()函数,要求它传回来训练的回合数。接着,就呼叫到onW()函数,转而呼叫子类myNN里的onW()函数,要求它传回来权重的初期值。然后返回主程式部分,执行下一个指令: p.train() 于是,这指令就呼叫基类Perceptron里的train()函数,执行到train()函数里的指令: deftrain(self): X = self.onX() T = self.onT() 就呼叫到onX()函数了。然而这onX()是抽象函数,其指令是实作于myNN子类里。于是就转而呼叫myNN里的onX()函数,要求它传回来训练资料X[]的内容。接着呼叫onT()函数了,就转而呼叫myNN里的onT()函数,要求它传回来期望资料T[]的内容。然后展开训练的动作,并输出结果如下: |
|
相关推荐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18个成员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如何培养《未来架构师》(1) :VR+AI潮流下的教育新方向
4099 浏览0 评论
4204 浏览0 评论
14998 浏览0 评论
5546 浏览0 评论
1992 浏览0 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德赢Vwin官网(湘ICP备2023018690号)
GMT+8, 2024-8-30 11:36, Processed in 0.713468 second(s), Total 69, Slave 52 queries .
Powered by德赢Vwin官网 网
© 2015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德赢Vwin官网 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德赢Vwin官网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