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摄的过程中,相机需要一直对准目标,同时还要保证拍摄的目标在画面中的位置不能有丝毫的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可是当你所拍摄的场景光线过暗或者就是在晚上时,你可能就需要增长相机的曝光时间来提升画面的亮度,可过长的相机曝光时间同时又没有使用三脚架时,手持相机或者手机进行拍摄就有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手抖,这种拍摄者自身轻微的肌肉抖动在相机手机中便会被放大,从而让拍摄目标在画面中发生位置变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照片拍糊了”。
本期我们要来介绍就是最大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技术——光学防抖。
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简称OIS)是目前最被公众所认可的一种防抖技术,它通过可移动式的部件,对发生手震的光路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效果。目前光学防抖技术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以广大镜头厂商为代表的镜片移动式光学防抖,和新兴电子厂商为代表的CCD移动式光学防抖。但由于光学防抖需要运用额外的部件实现,从而也导致光学防抖系统成本高居不下,搭载光学防抖系统的机型市场售价依然还是较贵。
那光学防抖是怎么“防抖”的呢?
首先当我们拍照的时候出现了抖动
镜头内的陀螺仪就会测到微小移动
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
通过补偿镜片组
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
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佳能相机镜头里 两个陀螺仪)
(大致就是这样一个细节过程)
防抖类型
光学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一般情况下,开启该功能可以提高2-3档快门速度,使手持拍摄不会产生模糊不清的现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长焦型数码相机中,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镜头防抖
通过镜头组实现防抖主依靠磁力包裹悬浮镜头,从而有效克服因相机振动产生的图像模糊,这对于大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显。通常,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并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补偿镜组相应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光路保持稳定,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图片取自网络)
CCD防抖
通过CCD实现防抖原理是依靠CCD的浮动达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将CCD先固定在一个能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通过陀螺仪感应相机抖动的方向及幅度,然后传感器将这些数据传送至处理器进行筛选、放大,计算出可以抵消抖动的CCD移动量。
By the way
在我们选购带有拍照的产品的时候经常会看见有的产品是光学防抖,有的是电子防抖 ,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电子防抖又是怎么一回事?它和光学防抖有什么区别呢?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解疑来了。
电子防抖(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简称EIS)主要指在数码照相机上采用强制提高CCD感光参数同时加快快门并针对CCD上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的防抖,电子防抖实际上是一种通过降低画质来补偿抖动的技术,此技术试图在画质和画面抖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电子防抖使用数字电路进行画面的处理产生防抖效果。当防抖电路工作时,拍摄画面只有是实际画面的90%左右,然后数字电路对摄像机抖动方向进行模糊判断,进而用剩下的10%左右画面进行抖动补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但却降低了CCD 的利用率,对画面清晰度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也就是说电子防抖是针对CCD上的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缘图像进行补偿,就像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一样,它只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相反,对于画质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电子防抖虽然可以通过叠加多张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组合成一张曝光准确、清晰锐利的照片,但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如果追求防抖功能相机的话,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光学,还是电子,如果是电子的话,可以考虑放弃。
-
微处理器
+关注
关注
11文章
2258浏览量
82399 -
数码相机
+关注
关注
2文章
441浏览量
38377 -
光学防抖
+关注
关注
0文章
40浏览量
1242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