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社会各界众志成城,除不舍昼夜的医护工作者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在疫情防控、大数据监测、机器人辅助、AI医学影像判读等方面助力。
人工智能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随着返工潮的来临,面对北上广深等城市庞大的“复工”返程群体,如何提升防控与群体甄别等环节的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1)疫情线索信息举报平台,提供疫情智能AI助理,建立各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库,vwin 问答,为老百姓提供疫情知识问答。系统还集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同行程查询、全国疫情防控查询等便民功能。
2)深兰科学院研发落地了体温监控系统“猫头鹰多功能体温行为追踪监控系统”,将红外和AI监控结合,且具有自动跟踪功能,在医用领域可以为特定传染病的预防与监控提供有效帮助,也可以安装在车站、机场、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
3)阿里安全推出“AI 防疫师”系统,该系统具备实时精准测体温、佩戴口罩识别、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园区、办公室、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部署。
通过对人流密集场所的测温防控需求分析,旷视科技提出一套“人工智能测体温”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主要由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组合而成,另外他们也研发出了“旷视-明骥”疑似发热人员智能筛查比对系统,有效筛查疑似人员。
5)防疫外呼机器人服务,以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进行语音交互,根据话术模版,对返工人群发起电话外呼,进行“是否有发热或其他不适”、“是否在进行14日隔离期”等定制化问题的询问,并将通话内容以报表的形式汇报给所服务的社区。通过“AI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有效缓解了人力压力,减少了排查时间,提高防控疫情效率。
智能机器人助力医疗服务和物流服务等
为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减轻医务人员负担,减少人员交叉感染,越来越多智能机器人在抗疫前线应用,消毒机器人360度无死角消毒,巡逻机器人宣传,降低医护和社区人员感染风险。
1)普渡科技公司支援部署了100多台机器人,服务包括湖北省的武汉武大人民医院、荣军医院、黄冈中心医院、黄冈黄州同济医院、以及全国各省市的40多家医院和隔离点,为隔离病房配送餐食、生活用品、医疗用品等,降低病毒的交叉感染风险。
2)达闼科技公司和中国移动联合研发5G云端智能运输机器人已在浙大二医院应用,可替代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药品,机器人身上的分层储物柜,可实现一次多单的配送。
人工智能帮助病例筛查、药物研发
与时间赛跑,尽快进行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是重中之重。但面对新型病毒,从检验、药物研发、治疗,再到对病毒未来走向的预测等,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大规模文献筛选和科学超算工作。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海量文献、实验等数据中完成筛选,或是模拟化合物与特定靶标的结合效果,在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病毒结构等方面,可以发挥“加速度”重要作用。
1)疫情期间,百度研究院宣布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以及世界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从而助力疫情防控。
2)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原来数小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大幅缩短确诊时间,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的变异情况。
3)达摩院联合阿里云针对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研发了一套全新 AI 诊断技术,AI 可以在 20 秒内准确地对新冠疑似案例 CT 影像做出判读,分析结果准确率达到 96%,大幅提升诊断效率。2 月 16 日启用的河南郑州小汤山已经引入该算法辅助临床诊断。
4)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AI影像投入医用,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依图医疗研发。经过初步测试,这套系统对新冠肺炎的检测准确率与专家诊断基本吻合,且诊断速度更快。
总结:
近年来,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发展,国内更是诞生了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极链科技、依图科技等优秀的初创企业。这一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也充分展现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力量的重要价值。
这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科技力量参与度最高的一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延伸来看,不止是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未来还可以应用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更广阔的领域,助力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
- 体温传感器
+关注
关注
0文章
5浏览量
9212 - 监控系统
+关注
关注
21文章
3749浏览量
171639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7文章
45859浏览量
234241 - 智能机器人
+关注
关注
17文章
850浏览量
81780
发布评论请先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