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们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看到了很多冲锋在前的身影,医生们义无反顾地从各地驰援武汉,护士们因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科研人员们埋首攻关几十个小时没有合眼,快递小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每天都坚持在路上。
除了这群“闪着亮光的普通人”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的在医院感染病房里“悉心”护理病人,有的在医院大厅里来回喊话“请大家戴好口罩”,有的在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测人体体温……“他们”就是人工智能。
近日,5G测温巡逻机器人、全能消毒机器人等陆续“上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显神通”,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带来了更多希望。未来,人工智能会有哪些新应用?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
机器人很忙, 导诊消毒监测送快递
日前,在湖北武汉青山区吉林街上,某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沿着道路穿梭前行,顺利将多件医疗物资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这些智能配送机器人将为武汉更多医院提供物资配送服务。
在疫情防控中,江西某企业主动运用高科技手段,运用无人机助力疫情防控,高精准实现了聚集人群疏散、“空中+地面”立体宣传等手段扩展了监控范围,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效率。无人机飞手陈有明介绍:“无人机具有快速机动、远程遥控的优势,它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在大范围巡查上能够减少人力投入,减少时间成本,并且在高空中能够实时传输画面,及时发现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从空中喊话提醒做好防护,既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接触,减少了病菌传播,又让防疫政策和防疫知识深入民心,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这种途径中,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对讲机传递语音,提醒群众佩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去人群聚集地,群众在300米范围均可听见洪亮、清晰的宣传内容,提升了安全性和传播效能。此外,如果哪个企业违规作业,无人机也能迅速监测。搭载了红外线设备无人机,利用红外成像摄像头,通过温度识别,可以快速监测到未获得允许就偷偷违规作业的工厂。人工智能技术为环境监测和复工安全提供着更多保障。
而在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天佑医院,5G云端智能服务机器人和消毒清洁机器人也于近日正式“上岗”。其中,智能服务机器人可在医院大厅导诊、宣传防疫知识,分担导诊台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交叉感染;消毒机器人可在疫区内进行医药配送,也可适配消毒药水、进行地面消毒清洁。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介绍,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各行业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领域深层次应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应用创新,更多“科幻场景”将走进现实
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是啥样?哪些“科幻场景”将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新应用会对社会伦理、法律等提出新考验吗?
业内人士预计,人工智能将持续取得新突破,并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以医疗为例,未来将会出现人工智能和基因学的联合突破,提供“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将通过各种传感器数据进行基因分析,加深对人体的理解。
黄荣怀认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数据规模增加、计算能力增强和行业应用能力提升等显著特征。在行业应用场景方面,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自动驾驶、安防、家居以及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已落地生根,正在或即将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这也让社会各界更加期待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然而,黄荣怀也指出,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其应用的规范、隐私、安全、伦理等带来的风险。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与耶鲁大学的学者认为,在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催生新型网络犯罪、实体攻击和政治颠覆,设计这项技术的人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降低技术被误用的风险。
再华丽的舟,离开了水也将毫无意义
视角再切换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之时,人工智能也要义不容辞地“上岗”战“疫”。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尽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产业生产与应用服务。以需求为导向,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应用单位、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在疫情发现、预警、防治等方面积极作出应有贡献。充分挖掘新冠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攻关并批量生产一批辅助诊断、快速测试、智能化设备、精准测温与目标识别等产品,助力疫病智能诊治,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提高管控工作效率。
该负责人说,要着力保障疫期工作生活有序开展。开放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服务和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助力办公远程化、教育在线化和生产智能化,推动实施“居家能办公,停课不停学,停工不停产”。优化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助力病毒基因测序、疫苗与药物研发、蛋白筛选等药物研发攻关。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无论是当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是未来持续取得新突破,都离不开创新、知识、人才,都要为人所控、服务于人。
黄荣怀认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智能时代新的人才诉求和培养,人才培养过程应紧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使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发展形成共存融合的发展态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发生巨大变革,可由智能辅助系统或教育机器人承担教师的某些任务,协同承担起教学环节当中可重复性的、程式性的、靠反复练习的教学模块,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中,如情感交互、个性化引导、创造性思维开发,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因材施教”。
智能时代的人才应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应能主动适应社会的智能化发展、利用技术或工具为自身或他人服务。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协作沟通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同能力等将成为新时代人才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1文章
28379浏览量
206908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91文章
47183浏览量
238213 -
5G
+关注
关注
1354文章
48436浏览量
563954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