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一处不足30平方米的临时机房中,中科院院士陈允芳和孙家栋第一次用两颗卫星vwin 了“卫星定位系统”。1994年,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系统工程获得国家批准启动建设。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全德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不仅是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体现,也是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虽然“远在天边”,但北斗导航系统于百姓来说,却如同“水、电、煤”一般,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
自北斗启动建设以来的26年中,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我国自主建成的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网络”一步步织就完善。一颗颗卫星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国民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之路。
如今,北斗一号、二号已经成功“退役”,现在提供服务的北斗三号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北斗导航系统逐步从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到“亚太地区”,再拓展到全球范围,北斗三号导航的民用定位精度在亚太范围内可低于5米,在全球范围内低于10米,民用测速精度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已全面超越其他全球导航系统。
《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同比增长18.3%;2019年总产值达3450亿元,同比增长14.4%。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自2018年年底开始面向全球提供服务,连续两年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超过80%。
北斗导航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担起大任,为各个传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行业应用市场份额占全行业比重达到60.8%。目前,北斗在铁路列车智能监控和基础设施监测方面的应用已初步形成市场化发展态势,成为助推我国智能高铁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北斗系统可以精确地还原复杂的地形地貌、精准会标,可以为施工难度较大的建筑设施提供勘测帮助;利用北斗对工程物资、施工人员和运输车辆实施动态监管,对作业面各位置施工装备的工况进行远程精准管控,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作业的协同性和安全性,提升工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效率;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其他各种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施工机械的自动化控制,辅助操作人员完成修坡、挖坑、钻孔、打桩等施工作业,显著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和工作强度,大幅提高施工效率;5G时代,电信运营商在基站上安装了基于北斗的定位和授时终端,北斗系统为整个通信网络提供了精准的时间基准,同时可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能力。
北斗正在深入大众市场,由于北斗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幸福指数和体验感大幅跃升。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北斗高精度及辅助快速定位的用户已经超过了5亿人次,今年我国70%以上新入网的智能手机均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智能电子产品,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也纷纷兼容北斗,北斗为越来越多的居家养老应用提供更智慧、更周到的服务。北斗系统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以共享单车为例,利用北斗,用户能更为精准、便捷、快速地寻找到车辆;利用北斗还可以记录城市公交车辆的行驶轨迹,提供实时报站服务。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60万辆道路运营车辆和300架通用的航空器,都应用了北斗定位系统。
此外,北斗还积极拓展海外“朋友圈”,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切实提升了我国导航技术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已经就北斗导航系统,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合作。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目前,北斗三号导航系统服务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服务达2亿次,全世界近一半以上的国家已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中国北斗,正在加速走向大众化、民用化、商用化,为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和红利。在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我国将不断做大做强中国“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等硬核产业,继续催生出无数奇迹,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tzh
-
北斗导航
+关注
关注
12文章
243浏览量
72377 -
通信网络
+关注
关注
21文章
2033浏览量
52016 -
5G
+关注
关注
1354文章
48436浏览量
563961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