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战火向来就是迅猛的,而在数字货币的助推下,NFC是否能够再度卷土重来?
失落的帝国:中国移动的NFC移动支付之梦
国内的商业银行们曾将中国移动视作潜在的最大敌人,背后的原因是以NFC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技术的兴起,这让人们看到移动支付市场存在爆炸式增长的可能性。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看,移动支付是横跨电信、金融两大领域的杀手级应用。这般充满希望的大好前景,中国移动当然不会看不见。
踌躇满志的中国移动
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移动于2006年6月联合诺基亚、易通卡公司和飞利浦等公司在厦门启动了中国首个NFC支付商用试验,之后又频频开展更大范围的支付清算运营试点工作。
以NFC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应用在商业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将手机“银行卡化”。具备银行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在支付结算上与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并无两样,如此突出的便捷性为广泛的市场应用打下了基础。
这也意味着一旦整个市场走向成熟,介入进来的中国移动将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卡发行机构,以及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支付清算组织之一。
以当时的时间点来看,在临近中国的日本和韩国,将手机银行卡化的移动支付已经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通过移动支付在国民生活中的普及,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也顺势成为一个庞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来自电信领域的试水之外,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公司也开始成为NFC的一大主导力量。
事实上,可以说正是日韩模式的成功样板,给了中国移动和银联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不过,移动运营商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从当时国内的金融政策上来说已有“踩线”嫌疑。原本结算业务是属于银行的本业,电信运营商的介入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在2006年的时候,中国银行卡已经有长达20年左右的发展史,但全国一共才布放了六、七十万台POS机,这与国内庞大的市场体量显然是不相匹配的。
日本模式的一大特色在于完全由移动运营商主导、传统金融机构至多扮演辅助性角色,这又与中国的国情不大一样。
在当时的环境下,国内想要推动移动支付,必须直面技术、监管、运营等方方面面的难题。况且,移动支付还是跨产业融合,更容易牵扯进多方利益博弈的旋涡中。
移动支付面临的难题固然很多,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对产业主导权的争夺。
NFC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开发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尽管不是NFC技术的开发者,但诺基亚公司在推动中国NFC手机支付应用上显然表现得更加热烈。
在厦门的试验之后,NFC很快又正式投放广州市场,全面开展在公交、地铁、出租车、超市等小额消费领域的商业试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NFC的推广过程中,已经发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手机及芯片厂商在内的移动支付价值链。
在移动支付发展的前期,必然需要大量资金、资源的投入。但相较而言,隐性的投入可能更难以估量,因为移动支付市场能够真正起来的关键在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建立。
如今回过头来看,当时的NFC阵营可以称得上是一场豪门盛宴,这一组织的参与者们都信誓旦旦地表示,相信NFC未来将和照相、MP3一样,成为手机不可或缺的功能。
对商业银行来说,一旦运营商在移动支付掌握话语权,除了会抢走部分银行卡业务,还将分走银行的部分支付现金流。
半路杀出个二维码
从1988年到2018年的30年里,中国手机用户增长了52万倍,并于2003年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了9.4亿。
此外,中国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基站系统。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移动支付的普及率和便捷性已经冠绝全球。
就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亲自为移动支付打CALL,号召学习中国模式,大力发展其国内的移动支付业务。
然而,今天我们一说起移动支付,最容易想到的却是支付宝和微信,以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
著名金融学者威廉·柯特·布莱克早前曾开出解决债务问题的最佳方式:“抢银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开一家银行。”细想这句话,让人不由得想到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
2003年,支付宝平台诞生了第一张交易单,这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任谁也想不到,诞生于日本的二维码却在中国发扬光大。
在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国民级应用的强势助推下,二维码以火箭般的速度普及开来,并让我们共同见证了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若论支付的方便程度,NFC无疑是比二维码更具优势的,只需稍稍靠近读写器就能完成读取,甚至可以不需网络。
不过,由于NFC的发展是建立在行业需求和受理终端的布放基础上,要有巨额投资和专用设备,牵扯到的价值链、供应链的关系都很大,单单设备这一成本难题就能压倒一众英雄汉。
移动支付的战火仍未熄灭
随着二维码与移动支付的同步崛起,NFC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不过,由于NFC在安全、离线、非接触等特性上的突出优势,仍然在场景中不断突破,并潜藏着巨大潜力。目前NFC常用的领域有移动支付、防伪溯源、文件传输、公共交通、智能医疗等等。
早在201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便开始研究、开发人民币数字货币DC/EP,并于2019年顺利完成研发,并开始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多地开展一些场景测试。
在2020年年初,苏州相城区一些人的部分工资就是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而深圳于2020年10月8日宣布开启的“2020礼享罗湖”系列促消费活动又将数字人民币的热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数字货币背后有着国家的长远的打算,中国人民银行将数字人民币视为“人民币未来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地位也不断攀升,而数字货币的推出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实力。
目前,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计划已经明文规定数字货币只用于零售场景。
央行数字货币的一大主要特征便是双离线支付。虽然在支付应用规模上不及二维码支付,但NFC在移动支付市场一直拥有一定份额。
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已经搭载了NFC功能,可谓已经有了大面积的硬件应用基础,再加上离线支付的特性,这不免让人预感NFC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扩大。
移动支付的战火向来就是迅猛的,而在数字货币的助推下,NFC是否能够再度卷土重来?相信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数字货币时代要来,NFC卷土重来未可知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司南物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
nfc
+关注
关注
59文章
1621浏览量
180515 -
移动支付
+关注
关注
0文章
576浏览量
48034 -
数字货币
+关注
关注
36文章
3135浏览量
48870
原文标题:数字货币时代要来,NFC卷土重来未可知
文章出处:【微信号:scinaniot,微信公众号:司南物联】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