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一般指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细菌监测病房,传染病隔离病房,部分医院设置有高干病房、特需病房和医养结合病房,如套间、单人间等配套设施,在家里设置的称家庭病房。病房空间和布置应按相关规定执行,床距和床周空间应满足推车、轮椅通行、停靠和周旋,门外消毒缓冲区或消防过道内不能有太多杂物。为生病的人设置带有医疗床位、治疗护理设施、生活设施、康复器材的特殊房间或场所,病房环境应按照5S现场管理法执行,医院里为病人提供的房间应有抢救和灭菌设施。
病房楼内的使用人群包括:医疗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其中患者是整个病房楼的主要服务对象。建筑内不同的使用者对于建筑热环境的要求不同,这就使得热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需要重点考虑患者对热环境的要求,同时也要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医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热感觉。
患者的身体状态不同于常人,他们对热环境的适应性也不一样。疾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其身体较难跟随热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同时,不同病种对热环境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有些疾病会直接受到热环境的影响,如支气管、眼部等部位疾病,创伤性伤口等,其患病部位和创口直接与热环境接触。
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接受外部治疗以及服用药物,这些特殊性使得患者的新陈代谢率与常人不同,进而影响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余健在《病人新陈代谢及病房人员热舒适研究》中得到:患者的新陈代谢率在冬季时约为42.63 W/㎡,在夏季时为42.56W/㎡,这比《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中提出的40.71W/㎡要大。
综上可以看出,患者对热环境的反应与常人不同,病房楼建筑在热环境的设计上比一般建筑更加严格,热环境相关指标与一般建筑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能力及时作出应对调整。
病房楼热环境应保证房间内的卫生安全,避免病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姜彧在病房楼建筑医疗卫生标准研究中,对室内微生物、气溶胶可吸入颗粒、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各类有害物质在不同湿度值下的含量,得出在较低的室温下,湿度控制在30%~50%范围内时,室内的有害物质较少。由此可以得出,病房楼建筑的热环境需要重点在温湿度方面作出应对,尽量减少微生物等污染物的生长繁殖,同时通过室内外通风将污染物及时排出室外。
一款可以应用在病房护理室环境温湿度值检测中的温湿度传感器,从国外引进的高精度湿度测量传感器模块 - HTW-211,HTW-211是基于HumiChip®的精确可靠的湿度测量传感器。传感器的湿度输出已经温度补偿,并且是线性电压,可直接连接带ADC输入的微计算机。特别设计的成型封装和涂层材料能够确保即使在严苛环境下的耐受性和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HCPV控制、工业工序控制 、医疗、汽车、环境监控等诸多领域。
责任编辑:gt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41文章
49578浏览量
745911 - 测量
+关注
关注
10文章
4516浏览量
110362
发布评论请先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