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好事不断,给航空人点赞,今天中午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牛!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的首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6次飞行。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意味着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米,整流罩直径4.2米,捆绑2枚直径2.25米助推器,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将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构成运载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5颗试验性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相关卫星载荷将对微波成像等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开展空间科学以及遥感、通信技术试验与应用。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研制立项并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飞行试验组织实施。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56次发射。
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玉兔二号行驶里程突破600米
玉兔二号,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22时22分完成与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分离,驶抵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2020年5月16日11时53分,“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迎来了第18月昼工作期。
2020年8月13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8月13日14时54分和8月12日20时34分结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唤醒,进入第21月昼工作期。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12月22日5时和21日19时22分完成第25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截至12月22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工作719天,月球车累计行驶600.55米。
科研人员对25个月昼所获得的探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持续产出科学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篇科学成果表明,搭载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的月球中子和辐射剂量仪在月球背面探测到了一个太阳高能粒子事件(SEP)。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测到SEP,验证了仪器性能,也对SEP的加速机制和加速源区做了详细分析。
嫦娥四号之前的就位观测结果表明,月球表面的辐射强度大约是地球上辐射强度的100倍左右。由于月球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大气和磁场,银河宇宙线可以轻松到达月球表面,这样高强度的背景辐射会对在月球表面作业的宇航员造成损伤。此外,当太阳活动爆发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还会导致成千上万倍的粒子流量增长,空间辐射也会极大增强。因此,对太阳高能粒子到达月球的观测尤其重要。
2019年,太阳处于活动极小年,很长时间没有太阳黑子出现,观测到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机会更是很小。此番嫦娥四号捕捉到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研究发现,无论是电子还是质子都表现出很好的速度弥散,通过对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可以推出粒子从加速区释放的时间以及粒子到达月球前在行星际空间传输的距离。
延伸阅读:
我国中型运载火箭“更新换代”
长征八号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表示,“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将有力推动我国中型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带动和牵引我国未来中低轨卫星的发展,对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肖耘介绍,目前我国具备中低轨道发射能力的主力运载火箭,仅能够将3吨以内的有效载荷送到太阳同步轨道。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将此项能力提升到了4.5吨。
据介绍,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采用芯级捆绑2枚助推器构型,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起飞推力约48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火箭箭体结构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米,助推器直径2.25米,整流罩直径4.2米。动力系统芯一级配置2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二级配置2台8吨级YF-75氢氧发动机,助推器配置1台120吨级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据了解,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以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为基础研制的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经过二十多年的预研和工程研制,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已相继成功首飞,并形成了2.25米、3.35米和5米直径的通用模块,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模块化、系列化、组合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型运载火箭的代表。”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介绍,长征八号是按照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型谱规划,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为基础,与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三子级组合形成的一款新构型火箭。“长征八号将和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形成更加优化、合理的能力布局,共同提升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的能力。”
此外,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飞行中应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调节技术。这是该技术在我国运载火箭中的首次工程化应用。这一技术将大幅提升我国运载火箭智慧化水平,同时也为我国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打下基础。
超高“性价比”未来前景可期
据悉,长征八号火箭2018年4月转入工程研制阶段,2020年10月完成了出厂评审。“从型号开始论证到首飞火箭具备出厂条件,仅用时2年多,这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宋征宇介绍道。
他表示,长征八号之所以能够快速研制,并发射成功,是基于60多年几代航天人的技术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是航天人大胆创新、不断探索、集智攻关的结果。
长征八号在研制中遵循“模块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发展思路,充分继承在役型号的产品和技术,借鉴已有的试验验证成果,实现型号快速集成研制。后续,在长征八号的基础上,我国还将研制融合型火箭,实现电气一体化、两平一垂快速发射、提升经济性的火箭。
“高性价比”是长征八号的一大特色。据火箭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介绍,长征八号火箭自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通过项目制、高继承性等尝试,降低生产成本及配套成本,实现火箭成本的有效控制。
“长征八号本身运载能力达到5吨级,而起飞规模为356吨,运载效率在国内火箭中是名列前茅的。运载能力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必然会带来很高的性价比。”对于长征八号未来的市场潜力,段保成充满信心。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部亮相
立足未来国际航天发展趋势,为保持航天运输系统先进水平,我国规划了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
“十三五”期间,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集体亮相,并逐渐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担当重任。与此同时,中国运载火箭发展迈入绿色无污染的新阶段,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了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在继承现役运载火箭技术基础上,攻克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50吨氢氧发动机、5米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助推器摆动控制等数十项关键技术难关,运载能力和火箭性能达到现今国际先进水平。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飞成功,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首飞的序幕。
2015年9月25日,长征火箭家族中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让长征火箭家族有了灵活轻快的发射能力。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它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采用“二级半”构型,新技术比例超过70%。
2016年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相当,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追赶上运载火箭的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它是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也是我国首个采用一级半构型的新一代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如今,随着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入列”,我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
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实现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 中新社人民网-科技频道)
- 卫星
+关注
关注
18文章
1662浏览量
66349 - 火箭
+关注
关注
0文章
384浏览量
28772
发布评论请先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