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4.0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技术如潮水般涌现,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日渐成熟,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同时促进这些领域经济发展。这是有别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地方。那么,人工智能如何打造新业态?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放眼全球,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智能化,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渗透,各个行业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也就是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在大数据驱动下,已推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因此,数据成为成为动力能源,是新生产要素,新生产力是算法,产业模式和经济业态发生迭代。
就生产力,智能算法在海量数据和知识库基础上,被制造、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广泛应用,促进生产成本得以控制,产品质量得以提升。人工智能可完成各种繁琐工作,如数据收集整理、语音客服、票据处理等。智能机器人等各种智能装备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物流等行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就生产方式,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广泛推广人机协作,经济重要形态就是跨界融合,共享经济成为未来趋势,消费新潮流便是个性、定制化。在智能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颠覆了传统行业,不断涌现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将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催生一批人工智能新产品和新产业。如智能医疗诊断产品、机器翻译产品、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健康监测可穿戴硬件等。
二、开发更加广阔。随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音箱、门锁、冰箱等行业植入人机感知、知识交互、情感陪伴等功能,进而带动新增长点。同时,也促进新零售业务的发展。
三、实现降本增效。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人结合,改进生产线,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尤其是柔性制造机器人的使用,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如服装制造业等。
四、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将扩大了知识范围,知识经济价值也被放大,推动知识经济向高质量经济发展。
在全球范围,使用人工智能的中国企业数量、金融规模均位居第二,人工智能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如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等。还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的制造、物流、金融、零售等行业转型升级。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然而,目前中国的智能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参与共性技术平台、芯片处理器、传感器等企业数量不多,发展缓慢。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化向制造、能源、交通等实体经济发展,AI技术落地和面临挑战增大。所以要以正视、务实的态度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产业界和学术界协同发展,即校企协作,突破核心技术。二是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速落地场景应用。另外,需要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政策,推动共享数据机制。以及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责任编辑:YYX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09文章
27751浏览量
203751 - 机器视觉
+关注
关注
161文章
4247浏览量
119376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787文章
45859浏览量
234241
发布评论请先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