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章鹰)2021年年末,苹果与Meta在元宇宙领域掀起了“抢人大战”之后,英特尔也在2022年年初实施结构性大调薪,并且计划从七大芯片及系统厂中招聘人才。半导体行业的抢人大战正式从国际大厂的“互掐”中拉开帷幕。
不仅仅是国际大厂,国内的半导体公司,甚至是汽车企业都在“抢人”与“挖人”之间来回坚守。科锐国际数据显示,芯片设计工程师当下年薪在60万元-120万元之间,验证工程师当下年薪在60万元-150万元间,CPU/GPU领军人物当下年薪是150万元-600万元,跳槽的涨薪幅度在20%-50%。
人才大战愈演愈烈,薪水变高了,门槛变低了,对半导体行业到底利弊几何?某公司资深猎头ERIC认为,现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处于很“浮躁”的状态。国际大厂在国内招人遇阻时,印度也成为不少公司的另一个选择。
英特尔锁定七大芯片公司抢人,或涉及台企
从2021年开始,半导体行业不仅芯片短缺,芯片人才也面临着短缺的困境。在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数字前端、vwin 芯片设计、FAE/AE等是最热门也是最紧缺的岗位。于是,高薪招聘、“挖人”、跳槽成为2021年半导体行业的热门关键词。在人才短缺方面,国外内企业面临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英特尔将在2022年通过现金和股票形式进行结构加薪,金额或将超过20亿美元。此外,通过成功推荐女性人才和男性人才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奖金,金额预计在8万台币不等;如果是成功推荐锁定的七大芯片公司的人才,最高可以领24万元的奖金。
英特尔为何要花重金招揽人才,这跟基辛格实施的战略计划有关。2021年,英特尔展示了到2025年的制程工艺和封装技术路线图,并且表示要在代工领域追赶上台积电与三星电子,争夺芯片制造技术关键领域的霸主,不仅要夺回CPU 市占,还要拓展 GPU 的市场。英特尔的“野心”昭然若揭,具备顶尖人才成为支撑这个“野心”的重要基石。尽管英特尔没有明确表示,锁定的七家企业是谁,但是也不难想到这里面将会有芯片代工、GPU等领域,或将涉及中国台湾的企业,以及其他国际竞争对手。
图源:英特尔官网
苹果与Meta为了发展元宇宙,在人才方面也是不惜重金。外媒报道,Meta已经从苹果公司聘请了大约100名工程师。苹果正在给芯片设计、硬件以及部分软件和运营部门的工程师发放周期外奖金,金额从5万美元到18万美元不等,奖金将以限制性股票的形式发放,避免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
从一方面来说,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也有不同的地方。由于国外企业大多以股票的形式锁定人才,因此当某个高管或者员工换了公司之外,再回来也是有可能的,因为股权还在。但在国内,重返公司的情况很少,跳出去的人才基本会选择创业。同时,在2021年,不管是英特尔、苹果还是其他国际大厂都取得了亮眼的业绩成绩单,就说2021年Q3,英特尔总收入181亿美元,苹果更是达到了814亿美元,内部员工涨薪也是正常的现象。
那么,回到国内企业,是什么因素促使半导体行业人才薪酬越来越高呢?
“抢人大战”为什么愈演愈烈?
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个数值已经翻了几番。德赢Vwin官网 网了解到,前年年薪30万的工程师,在跳槽三次之后,年薪可以达到150万。当一个人时这只是个例,但是在风口之下,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中的利益,跳槽、涨薪也就成了行业现象,并逐渐影响了整个半导体产业人才市场的发展。
在半导体人才薪酬上涨的背后,存在着三大原因。
一是在政策利好、市场需求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半导体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吸引大量资本的加入。美国半导体媒体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球共有54家创企获得融资,其中有40家中国企业。例如江丰电子计划再募资16.5亿扩产,集创北方获得超65亿元的E轮融资,在资本的加入下,半导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是逐渐增加。
二是国产替代速度加快,旗芯微、纳芯微等国内半导体企业不断崛起。而顶尖人才对国产化替代是非常重要的,对薪资的要求同样也是很高,此前,某公司的ISP芯片总监年薪高达180万元的消息也曾震惊业内。从外企招揽人才成为解决国内企业高端人才匮乏的方法之一。
ERIC提到,国产化替代的另一面是外企的人员流失严重,例如ADI、ST等企业现在招人都遇到了困难,这在以前都是想象不到的事情。数据显示,目前薪资排名前五的企业中基本不会出现外企,大部分外企在薪酬待遇上与国内企业相比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三是国内半导体企业注册数量越来越多。企查查数据显示,仅是2021年上半年,芯片相关企业新增1.88万家,同比增长171.8%;去年同期的注册量仅为0.69万家。ERIC透露,近一年新增的半导体企业接近了过去五年的半导体企业数量。企业在增加,但是人力资源的增长并没有同期跟上需求,导致供需失衡。在招聘市场上,一个对口专业的硕博士毕业生同时拿到十几家企业的邀约也是正常的事。
图源:企查查
“内卷”的尽头是“内卷”?
目前国内参与“抢人大战”的还是初创型企业比较多,而向卓胜微、华大、兆易创新等巨头很少参与到人才大战中,这些企业的团队稳定、也可以保持稳定的薪酬管理制定。这很大程度与采用让员工持股进行激励的方式有关。
令人困惑的是,半导体企业不比互联网企业,投入周期长,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盈利,却依旧吸引了不少初创公司的加入。2021年,缺人最为严重的是AI公司相关岗位例如DPU等。此外,随着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带来了相关产业链人才需求,科锐国际数据显示,芯片领域的Si/GaN新材料研发专家、IC工艺研发专家平均年薪可达80万元-150万元,跳槽薪酬涨幅高达50%。当汽车赛道加速之后,汽车行业的“人才大战”也接踵而至,例如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团队成员有来自大疆,或者海思等巨头公司,因此CPU/GPU领军人物年薪是150万元-600万元也是不在话下。
“人才大战”爆发,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ERIC认为,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说,招揽人才也说明了企业对行业的重视,同时国家也正在通过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相关的标准,未来人才会与企业需求更加对口。但是在另一方面,薪酬能否与技术实力相匹配也需要画上问号。优秀毕业生的预期薪资在十几万、二十几万以上也成为普遍要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校招出现了极大的挑战”。
毕业生的高薪资对资历较深的老员工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也造成了老员工跳槽、涨薪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也成为了“恶性循环”。业内人士透露,一位年龄在40-50岁之间的应聘者,从海思跳槽后,薪资涨幅可以到30%左右。ERIC也提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年龄的要求是不同的,他回忆,“但是在前几年,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应聘者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候选人是甲方,HR是乙方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另一种现象。
回看半导体产业,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家芯片企业。在2018年,第一波AI芯片公司到来之时,业内人士为之振奋,芯片行业由此得到关注。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芯片行业,受到关注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开始“内卷”。如果要总结半导体行业近年来的人力资源市场情况,ERIC表示这是一句话也无法概括的。
小结
为了应对招聘难题,不少国际国内大厂逐渐选择将研发中心或者其他部门转移到印度。此外,受疫情的影响,中国台湾、海外的工程师也很难来到中国本土加入到整个人才队伍,未来,随着疫情的好转,中国台湾、海外的招聘渠道都能打开的情况下,半导体企业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国内的薪酬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举个例子,在硅谷做资深CPU相关岗位的人才的工资大概是在150万,但是国内独角兽公司在类似岗位可以开到200万以上,而中国台湾的优秀工程师到国内的薪酬也能翻倍。
对人才的渴望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它发展到偏离正轨的时候则需要回到平衡阶段。“抢人大战”什么时候会结束,或者说什么时候能够有所缓解?业内人士认为,人才短缺问题的解决是没办法一蹴而就的,未来只能通过补齐缺口的方式慢慢解决,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不确定的时间。
-
芯片
+关注
关注
455文章
50711浏览量
423103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4文章
27286浏览量
218025 -
人才资源
+关注
关注
0文章
15浏览量
821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