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L逆变器和NAND门-德赢Vwin官网 网
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TTL逆变器和NAND门

星星科技指导员 来源:ADI 作者:Antoniu Miclaus 和 D 2023-05-29 14:19 次阅读

目标

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生产出集成逻辑门以来,各种数字逻辑电路技术层出不穷。本次实验将研究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逆变器(非门)和2输入NAND门配置。

背景知识

TTL逆变器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此电路克服了单晶体管逆变器电路的局限性。基本TTL逆变器由三级组成:电流导引输入、分相级和输出驱动级。

wKgaomR0S8WAd4iiAAAgxj6KSzw565.png

图1. TTL逆变器

输入级晶体管Q1执行电流导引功能,可以将它视为背靠背二极管布置。晶体管以正向或反向模式工作,使电流流入或流出第二级晶体管的基极Q2。正向电流增益ßF远大于反向电流增益ßR。关断时,它提供更高的放电电流来给基极放电。

wKgZomR0S7-AA0zsAAAU1cGZK6Q201.png

图2. 输入电流导引级的等效电路

图1中的第二级晶体管Q2使用分相器来驱动上拉和下拉输出级的两半。它允许以相反相位产生输入条件,从而可以反相驱动输出晶体管。这样,Q4关断时Q3可以导通,反之亦然,如图3所示。

wKgZomR0S7qATD2oAAAluspXpqU828.png

图3. 分相级

输出晶体管对Q3和Q4与二极管D1一起被称为图腾柱输出,如图4所示。这种输出配置提供了主动拉电流或灌电流的能力,对于驱动容性负载很有用。电阻R4用于限制VCC提供的电流。在稳态条件下,一次只有一个晶体管导通。

wKgaomR0S7SAOQ5yAAAUTCsyo1Q584.png

图4. 输出级

二极管D1用于提高Q4的有效导通电压,使其能够在Q3完全导通之前关断。这有助于防止逻辑状态转换期间潜在的大浪涌电流流入输出级。电阻R4还用于限制输出级中允许流动的电流。缺点是逻辑高电平会降低,降幅为二极管压降,如图11所示。

材料

ADALM2000 主动学习模块

无焊试验板

跳线

一个100 kΩ电阻

一个2.2 kΩ电阻

一个470 Ω电阻

一个100 Ω电阻

一个小信号二极管(1N914)

五个小信号NPN晶体管(2N3904和/或SSM2212)

TTL逆变器

说明

ADALP2000 vwin 部件套件随附五个2N3904 NPN晶体管。较旧的套件可能包含一对匹配的SSM2212。所示的建议试验板布局是针对SSM2212连接。如果只使用2N3904器件,请根据需要更改布局。

在无焊试验板上构建图5所示TTL逆变器电路。如果使用SSM2212 NPN对,它只能替代Q3和Q4(输出级),因为其基极和发射极端子上有内部保护二极管用以防止反向偏置。

wKgZomR0S6uABXMLAAAtx5OUdVU970.png

图5. TTL逆变器

硬件设置

将电路连接到ADALM2000输入/输出连接器,如图5所示。对于未使用的示波器负输入,在不使用时最好将其接地。

试验板连接如图6所示。

wKgZomR0S6WAIapTAAFlRNR5iV0372.png

图6. TTL逆变器试验板电路

程序步骤

将波形发生器W1配置为具有0 V偏移和6 V幅度峰峰值的100 Hz三角波。在x-y模式下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电压传输曲线。

wKgaomR0Q-CAD9PTAAA9fhkIoJs435.jpg

图7. TTL逆变器传输曲线

TTL NAND门

说明

给TTL逆变器再增加一个输入,便得到一个TTL NAND门。按照图8所示连接TTL逆变器电路。

wKgaomR0S5yAVkKJAAA1kUGIm_0951.png

图8. TTL 2输入NAND门

硬件设置

将电路连接到ADALM2000 I/O连接器,如图8所示。对于未使用的示波器负输入,在不使用时最好将其接地。

试验板连接如图9所示。

wKgZomR0S5SAW8-hAAFUDdHua10026.png

图9. TTL 2输入NAND门试验板电路

程序步骤

将波形发生器W1配置为具有0 V偏移和6 V幅度峰峰值的100 Hz三角波,将W2配置为具有0 V偏移、6 V幅度峰峰值和90°相位的100 Hz三角波。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Ch2。

wKgZomR0Q-iAU6wgAABVbTqGzD8038.jpg

图10. TTL NAND门输出波形

测量

传输特性

通过施加缓慢上升的输入电压,并确定相对于每个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变化而发生的事件序列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临界点,可以推导出TTL逆变器的传输特性。考虑图11所示的电路输入与输出传输特性曲线。

wKgZomR0S42AZRn6AABzgMOd-cs994.png

图11. TTL逆变器输入与输出传输曲线

断点P1

当输入接近0 V且基极电流提供给Q1时,该晶体管可以在正向模式下导通。集电极电流的唯一来源是Q2的漏电流,因此Q1将被驱动到饱和状态。这确保了Q2关断,进而又意味着Q3关断。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输出级中有漏电流流动,这使得晶体管Q4和二极管D1在导通状态下几乎不传导电流。

VOUT = VCC – VBE4 – VD1

VOUT = 5 V – 0.6 V – 0.6 V = 3.8 V

P1点:VIN = 0.5 V,VOUT = 3.8 V

断点P2

随着输入电压略微增加,上述状态一直持续,直到(在Q1导通并处于饱和状态的情况下)Q2基极的电压上升至导通点。则

VIN = VBE2 – VCE1(SAT) = 0.6 V – 0.1 V = 0.5 V

P2点:VIN = 0.5 V,VOUT = 3.8 V

断点P3

随着输入电压进一步增加,Q2传导更多电流,从而完全导通。Q2的基极电流由Q1的基极-集电极结(现在是正向偏置)提供,Q1仍处于饱和状态。最终,Q3达到导通点。这发生在:

VIN = VBE2 + VBE3 – VCE1(SAT)

VIN = 0.7 V + 0.6 V – 0.1 V = 1.2 V

请注意,当晶体管Q3刚刚导通时,VBE3 = 0.6 V,这意味着流过R3的电流为0.6 V/470 Ω = 1.27 mA。在线性活动区工作时,Q2的集电极电流为0.97 mA × 1.27 mA = 1.23 mA。

R2两端的电压降即为VR2 = 1.23 mA × 2.2 kΩ = 2.7 V。

在这种情况下,Q2上的集电极到发射极电压降为:

VCE2 = VCC – VR2 – VR3

VCE2 = 5 V – 2.7 V – 0.6 V = 1.7 V

这证实了Q2仍在正向活动模式下运行。

随着Q3开始导通,电流通过Q4和二极管D1的传导路径,随后完全导通。这种情况下:

VO = VCC – VR1 – VBE4 – VD1

VO = 5 V – 0.94 V – 0.65 V – 0.6 V = 2.81 V

P3点:V = 1.2 V,V = 2.81 V

断点P4

随着输入电压进一步增加,Q2传导更多电流,最终进入饱和模式。Q3也传导更多电流,最终达到饱和点。当Q2传导更多电流时,其集电极电流增加。这导致R1两端的压降增加,意味着Q2上的电压(即VCE2)下降。当此电压降至Q4和二极管D1导通所要求的电压以下时,二者均关断,然后Q3饱和。

当Q3达到饱和边缘时:

VI = VBE2 + VBE3 – VCE1

VI = 0.7 V + 0.7 V – 0.1 V = 1.3 V

P4点:VI = 1.4 V,VO = 0.2 V

审核编辑:郭婷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德赢Vwin官网 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NAND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1681

    浏览量

    136117
  • 逆变器
    +关注

    关注

    283

    文章

    4715

    浏览量

    206676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

    文章

    9682

    浏览量

    138070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转】TTL逻辑与普通逻辑有什么区别

    一.TTLTTL集成电路的主要型式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 gate),TTL大部分都采用5V电源.1.输出高电平Uoh和输出低电平UolUoh
    发表于 08-23 21:39

    TTL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区别是什么?

    TTL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引入OC?
    发表于 03-29 07:23

    利用TTL集成逻辑构成脉冲电路

    利用TTL集成逻辑构成脉冲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构成多谐振荡器和单稳电路的基本工作
    发表于 03-30 15:41 2422次阅读
    利用<b class='flag-5'>TTL</b>集成逻辑<b class='flag-5'>门</b>构成脉冲电路

    TTL或非门、集电极开路和三态门电路

    TTL或非门、集电极开路和三态门电路 1.TTL或非门   下图为TTL或非门的逻辑电路及其代表符号。
    发表于 04-07 00:11 1.6w次阅读
    <b class='flag-5'>TTL</b>或非门、集电极开路<b class='flag-5'>门</b>和三态门电路

    一文带你走进TTL、CMOS电平和OC

    TTL、CMOS电平和OC知识大全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0:33 8257次阅读

    ADALM2000实验:TTL逆变器NAND

    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生产出集成逻辑以来,各种数字逻辑电路技术层出不穷。本次实验将研究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逆变器(非门)和2输入NAND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09:34 977次阅读
    ADALM2000实验:<b class='flag-5'>TTL</b><b class='flag-5'>逆变器</b>和<b class='flag-5'>NAND</b><b class='flag-5'>门</b>

    深度剖析NAND

    NAND是一个逻辑,如果其所有输入均为真,则产生低输出(0),否则产生高输出(1)。因此,NAND是AND
    的头像 发表于 05-23 15:42 1.7w次阅读
    深度剖析<b class='flag-5'>NAND</b><b class='flag-5'>门</b>

    TTL逆变器NAND实验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生产出集成逻辑以来,各种数字逻辑电路技术层出不穷。本次实验将研究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电路逆变器(非门)和2输入NAND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6:36 895次阅读
    <b class='flag-5'>TTL</b><b class='flag-5'>逆变器</b>和<b class='flag-5'>NAND</b><b class='flag-5'>门</b>实验研究

    ttl多余的输入端如何处理 ttl多余的输入端可以悬空吗

    ttl多余的输入端如何处理 ttl多余的输入端可以悬空吗  TTL是一种常见的数字逻辑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6:26 3067次阅读

    具有TTL兼容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的四路2输入NANDCD54HCT132、CD74HCT132数据表

    德赢Vwin官网 网站提供《具有TTL兼容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的四路2输入NANDCD54HCT132、CD74HCT132数据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5-16 09:23 0次下载
    具有<b class='flag-5'>TTL</b>兼容施密特触发器输入的四路2输入<b class='flag-5'>NAND</b><b class='flag-5'>门</b>CD54HCT132、CD74HCT132数据表

    具有TTL兼容输入的四路2输入NANDCDx4HCT00数据表

    德赢Vwin官网 网站提供《具有TTL兼容输入的四路2输入NANDCDx4HCT00数据表.pdf》资料免费下载
    发表于 05-16 09:33 0次下载
    具有<b class='flag-5'>TTL</b>兼容输入的四路2输入<b class='flag-5'>NAND</b><b class='flag-5'>门</b>CDx4HCT00数据表

    TTL三态输出端可以并联吗?

    TTL三态是一种特殊的逻辑,它具有三个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抗状态(也称为“三态”或“浮动”状态)。
    的头像 发表于 05-28 17:18 2713次阅读

    CMOS逆变器TTL逆变器有什么区别

    CMOS逆变器TTL逆变器是数字电路中的两种重要逻辑门电路,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两种逆变器区别的详细解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1:05 476次阅读

    TTL逆变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TTL逆变器,作为数字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工作原理对于理解数字信号处理和转换过程至关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11:30 508次阅读

    TTL逻辑的种类及应用

    在数字电子领域,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逻辑是构建复杂数字系统的基石。TTL技术以其可靠性、成本效益和广泛的应用而闻名。 TTL逻辑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0:36 38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