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在半导体市场的波及越来越大,美国为求巩固其半导体霸主地位开始病急乱投医。在美国国会议员Mike Gallagher最近发表的声明中,他表达了对芯片设计中各种开源软硬件的担心,尤其是RISC-V。部分政客甚至要求商务部对RISC-V技术采取相关行动,比如限制美国公司的RISC-V技术出口。
这些表态自然也引来了RISC-V开发社区的反对,在RISC-V国际基金会CEO Calista Redmond的发文中,她提到,政府所提出的对开放标准的限制,必然会对全球产品、方案与人才市场造成恶劣影响。从标准层面加以限制无疑会造成不兼容的解决方案泛滥,催生重复造轮子以及市场萎缩的现象。
我们在过去的主流ISA中,已经看到了限制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但RISC-V作为开源技术之一,是否会真的受到限制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其可行性。
架构限制
首先就是架构限制,其实这种方案即便提出来也会马上被否定,因为想从架构上限制RISC-V的出口根本不可能。RISC-V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与架构相关的代码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访问和使用。在目前的开源社区中,是难以做到对单一国家做出限制的,出口管制也管不到FOSS开源产业的头上,最多创造一些小麻烦。
以被制裁的俄罗斯为例,其RISC-V开发者社区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几家俄罗斯RISC-V开发商仍是RISC-V国际基金会的会员,甚至还包括了创始成员Syntacore。而从这些俄罗斯公司的产品情报来看,RISC-V相关的开发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RISC-V架构保持开源,并不代表不能从别的地方使绊子,比如限制开发者访问开源代码托管网站、禁止开发者贡献代码、停止开源操作系统的本地化与商业化支持等,这些举措虽然不会对获取RISC-V架构本身造成影响,但还是会带来部分阻碍。
以开源运维工具ipmitool的开发者Alexander Amelkin为例,目前他在Github上的所有项目都已经被归档,他也不得不将ipmitool转移到别的代码托管平台上。而这样的限制正是因为Amelkin是俄罗斯公司Yadro的员工,而该公司除了提供高性能服务器外,其子公司也在合作开展RISC-V芯片的研发。美国已经将该公司列入制裁清单中,所以微软为了遵守美国法律,自然也就限制了Amelkin的开源代码贡献。
不过国内的RISC-V开发者或是国内的RISC-V开源项目,即便在Github上遭遇了同样的限制,也可以通过转移到Gitee之类的其他托管网站上,继续相关的开发,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同时,开源项目的管理者可以直接阻止特定的组织、开发者对开源项目进行社区合作开发,比如禁止其提交issues、不将其贡献并入上游代码等。一些参与开源项目开发,但也有商业发行版的公司,也可以对其服务进行限制,诸如Red Hat、SUSE和Docker等,就停止了在俄的服务销售以及与俄罗斯公司的合作。当然了,单凭美国一家的限制还远不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这些限制更多来源于与战争、人权强相关的抵制。
IP/EDA限制
另一种限制方式自然就是从知识产权限制,比如从IP和EDA的获取上下手。以全球市场的维度来看,SiFive仍是最大的RISC-V IP供应商,贡献了从高性能、AI,到低功耗和车规级的一系列RISC-V IP,前不久SiFive也公布了下一代的高性能通用CPU处理器P870和高性能NPU X390。其IP也已经被用于不少RISC-V芯片的设计中,其中也包括国内的一些RISC-V芯片。
P870和X390高性能RISC-V IP / SiFive
如果美国决心从IP层面加以限制的话,不少海外的RISC-V IP供应商无疑会受到影响。但与x86和Arm不同的是,这些海外的RISC-V IP并非独家供应,而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RISC-V IP供应商,比如平头哥、芯来科技等等,他们提供的IP产品也可以满足高性能、AI计算的需求。在低功耗RISC-V IP上,国产MCU厂商也已经有了自研IP方案,比如沁恒微的青稞RISC-V内核等。所以限制RISC-V IP的出口授权,只会对这些海外RISC-V IP公司的营收造成负面影响,属于吃力不讨好。
但我们仍要提防的是,来自IP的限制不一定会从RISC-V CPU IP上下手,还可以从GPU、接口IP等领域加以限制。以GPU为例,RISC-V在GPU IP上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成熟的商业产品面世,在进行SoC设计时仍需要靠第三方IP供应商的授权,比如来自Imagination的GPU IP。
基于RISC-V的专用处理器生成工具FARMStudio / 芯易荟
同样有限制风险的还有EDA工具,尽管开源社区已经有了不少针对RISC-V芯片开发的开源EDA工具,但要想达到商业化EDA工具的成熟度,还有不小的距离。在商用EDA领域,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还比较低,对RISC-V的支持也不如海外EDA工具成熟,不过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国产EDA厂商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也在积极与RISC-V芯片设计公司合作,比如思尔芯、芯易荟等。
高性能芯片限制
正如美国对于英伟达A100、H100等高性能AI芯片的限制一样,高性能的RISC-V芯片同样有被限制的风险。随着各大RISC-V IP公司的高性能IP产品不断迭代,未来高性能RISC-V芯片的井喷已经可以预见。
别看RISC-V只在IoT市场实现了超大的内核与芯片出货量,在高性能芯片上的进步同样不小,比如算能的服务器级RISC-V CPU算丰SG2042、Esperanto的千核RISC-V AI芯片ET-SoC-1以及Tenstorrent的3nm Chiplet Aegis等,这些高性能芯片在未来服务器市场都会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国内目前在高性能RISC-V AI芯片上的进展尚且有一些落后,需要更多的AI芯片厂商与RISC-V IP厂商下功夫。
不过,以美国政府对高性能芯片的一众出口政策来看,他们并不会再单独针对RISC-V推出相关的限制,而是保持根据芯片具体的性能表现来加以限制,比如算力。RISC-V目前能量产出货的超大算力芯片还比较少,商业应用也才刚刚落地,所以目前看来被盯上的概率比较小。
但如果RISC-V高性能芯片获得了更大的商业成功,那也有可能遭受与英伟达最新GPU一样的命运,届时RISC-V厂商不得不通过推出新型号阉割性能来维持供应。
写在最后
从以上对于RISC-V限制的分析来看,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不能真正限制RISC-V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国内的RISC-V开发社区可以暂时放宽心。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国内RISC-V厂商提供的方案不输于海外竞品的前提下,一旦这个差距拉大,那么此类限制造成的影响也会放大。RISC-V坚持开源开放的路线是没错的,但我们也希望看到RISC-V在国内市场获得真正的成功。
-
RISC-V
+关注
关注
45文章
2270浏览量
4612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