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在执行中断响应后,要完成哪些主要功能?
中断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概念之一,用于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暂停当前运行的程序并转移控制权到特定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中断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稳定性,但是中断处理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包括中断源检测、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等,执行过程需要完成多项主要功能。
中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中断源检测阶段
中断源检测阶段是中断处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检查硬件设备或软件是否产生了中断信号。中断源包括硬件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和网络接口等,以及软件发起的中断请求。当中断信号触发时,系统会根据中断请求信号到来的地址和中断类型来确定中断类型和相应的中断向量。
2. 中断响应阶段
在确定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之后,计算机会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并将执行流程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即中断响应阶段。此时,系统会保存当前中断请求前的处理状态和程序指针,并为中断服务程序分配一段堆栈空间,以保证中断服务程序能够独立地操作。
3. 中断处理阶段
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系统将执行中断处理阶段。在中断处理阶段,中断服务程序会根据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对中断请求进行处理。根据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的不同,中断服务程序可能会进行I/O操作、错误检测和修复、内存访问请求和响应等操作。
4. 中断返回阶段
中断处理阶段完成后,系统会执行中断返回阶段,将控制权转交回正在运行的程序。在中断返回阶段,系统会恢复之前暂停的程序现场和处理状态,并将内存映像和寄存器状态恢复到中断前的状态。
执行中断响应后,需要完成以下主要功能:
1. 保护现场
中断响应过程需要保护现场,即保护当前程序执行的现场以及相应的寄存器和堆栈内容。为了保护现场,中断服务程序需要将程序状态保存在堆栈中,防止其他程序对其进行修改。保护现场的操作包括:保存程序指针、中断类型、中断向量、处理状态和当前寄存器值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到堆栈中。
2. 中断处理
中断响应过程需要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对中断进行处理。中断处理程序需要根据中断类型和中断向量对中断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中断处理程序可能包括设备驱动程序、异常处理程序、中断控制程序等。
3. 恢复现场
中断响应过程完成中断处理后,需要将程序恢复到先前中断之前的状态。这包括:恢复堆栈指针、恢复当前寄存器值和其他状态信息,以及返回原来的程序执行点,完成中断返回操作。
4. 调度程序重新调度
执行中断响应后,需要再次调度程序进行执行。操作系统需要根据调度算法,选择合适的进程进行调度,并考虑进程优先级、剩余时间、处理器时间等因素,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中断处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概念,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中断源检测、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等几个主要阶段。中断响应完成后,需要保护现场、执行中断处理、恢复现场和重新调度,保证操作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性能稳定。
-
中断处理
+关注
关注
0文章
94浏览量
1096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