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利用带电微针贴片实现疫苗接种

MEMS 来源:MEMS 2023-12-25 09:25 次阅读

微针皮肤贴片与安全电流相结合,可以帮助抗原穿过皮肤,引发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人类身体由众多细胞构成,每个细胞都在按“指令”生成、生长甚至死亡,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但是,当这一精微的系统“崩溃”时,一些细胞就会失控,形成肿瘤,并扩散到全身,这些肿瘤细胞会躲避甚至操纵免疫系统,来保护其自身。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为了帮助人体应对这些“叛乱”,浙江大学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一种利用微针皮肤贴片和电流来无痛接种皮肤肿瘤和癌症疫苗,相关研究以“Iontophoresis-Driven Microneedle Arrays Delivering Transgenic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in Programthat Stimulates Transcutaneous Vaccination for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Small Science期刊上。

b18803cc-a277-11ee-8b88-92fbcf53809c.jpg

IPMN-GC(电离子透入疗法(IP)驱动的微针(MN)-G和微针-C形成的一对贴片)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该研究团队的理论是通过皮肤传递特定信号,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对抗甚至预防癌症,这也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免疫疗法。

b1dfb5b8-a277-11ee-8b88-92fbcf53809c.jpg

IPMN-G和IPMN-C的制备与表征

通过皮肤传递信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研究团队认为,可以利用“生活”在皮肤中的名为树突的特定细胞来引发癌症免疫疗法。

该研究团队开发的微针疫苗递送系统,专门针对自主吸收任何外来微粒的树突细胞,树突细胞将所吸收的微粒携带至位于人体淋巴结和脾脏的免疫细胞中。然后分解病原体,并在它们表面呈现出不同的标记,就像将食物置于盘子里一样,呈现给T细胞,T细胞对病原体展开追踪。

微针几乎是无痛的,加上树突细胞在皮肤中数量较多,比在血液中更容易获得,所以该疫苗递送平台的前景看好。

该研究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然而)到目前为止,通过经皮平台程序化递送抗原和趋化因子(被称为免疫活性分子)来引发经皮免疫反应尚未被报道过。”

研究团队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通过皮肤引发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面临着许多障碍。

研究人员写道:“首先,皮肤角质层(SC)形成了一道严格的屏障,严密阻止蛋白质的皮肤渗透。其次,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抗原呈递细胞(APC)对蛋白质的细胞吸收和活化的抗原呈递细胞向淋巴结的迁移将受到限制,无法诱导足够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I)抗原呈递。”

微针平台

为了制造疫苗,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E.coli)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产生微小的液袋(称为囊泡),囊泡中含有如下两种蛋白质中的一种:gp100(一种肿瘤抗原)和趋化因子CCL21(一种引导树突细胞向淋巴结等区域迁移的信号蛋白)。

b222f74c-a277-11ee-8b88-92fbcf53809c.jpg

IPMN-G和IPMN-C体外经皮递送gp100和CCL21蛋白的研究

这些囊泡可作为蛋白质递送的载体,提高蛋白质在皮肤中的渗透性,同时使树突细胞更容易吸收蛋白质。

为了递送这类蛋白质,研究人员用微针将树脂模塑成多孔贴片。贴在皮肤上时,微针会在表皮层和真皮层形成很小的间隙,因此不会造成皮肤损伤或引起疼痛,而且与针头注射相比,使用微针无需大量培训工作。

b26a6dd4-a277-11ee-8b88-92fbcf53809c.jpg

IPMN-C体外免疫原性研究

该研究团队将微针贴片与一种名为离子渗透的已有治疗技术相结合,后者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用化合物导入体内。通过在贴片上涂上石墨层使其导电,就可以在微针贴片上施加安全电压,将带负电荷的囊泡推入真皮层更深处。

初步的免疫研究

该研究团队首先在皮肤上贴两片微针贴片进行疫苗接种:一片载有携带抗原的囊泡,另一片是空的,然后在两片贴片之间接通持续30分钟的小电流。这一过程重复两次:一次是含有gp100的囊泡,另一次是含有CCL21的囊泡。

b2b7bda0-a277-11ee-8b88-92fbcf53809c.jpg

IPMN-GC的体内抗肿瘤机制

囊泡从第一个贴片出来,沿着微针穿过皮肤屏障,随着电流穿过表皮和真皮,到达第二个贴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突细胞拦截这些囊泡,从而对携带相同抗原的肿瘤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研究团队在患有皮肤黑色素瘤的小鼠身中,分别使用了空白对照溶液、含有游离gp100和CCL21蛋白的溶液、仅含有囊泡的溶液以及装有囊泡的微针贴片。每个载满囊泡的贴片都贴在肿瘤部位,相应的空贴片则贴在肿瘤部位的周围。

所有使用贴片的小鼠在治疗后都存活了14天,而其它组的小鼠最多存活了10天。微针贴片疫苗接种引发了小鼠强烈的免疫反应,激发了许多活跃的T细胞,尤其是那些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T细胞,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大量死亡。

研究团队观察到,与癌症扩散有关的某些指标也有所下降,肿瘤细胞停止生长。

他们还证实了其它特定T细胞的激活,长期免疫保护所需的抗体产量的增加。这些都有可能防止癌症复发,黑色素瘤的复发率为15%~41%,甚至更高,这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往往发生在治疗后的五年内。

虽然这项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皮肤癌,但由于都是初步的,仅在小动物身上进行了14天的随访。所以,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对此,尚未获得研究小组的相关评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有可能将该微针贴片系统用于现实场景的免疫疗法。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德赢Vwin官网 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小电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6

    浏览量

    11634

原文标题:利用带电微针贴片实现疫苗接种,用于癌症免疫疗法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评论

    相关推荐

    避雷综合选型应用方案

    ,如铜或铝,并被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避雷 的工作原理是 利用尖端放电效应,将雷电流引导到地下接地系统。 二、避雷 的原理 避雷 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
    的头像 发表于06-25 10:29 188次阅读
    避雷<b class='flag-5'>针</b>综合选型应用方案

    一种制造高度可拉伸且可定制化的电极阵列的方法

    可拉伸 电极阵列可以穿透生物表层组织,并与组织的运动形变相适应,以 创的方式对生物体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感和电刺激。
    的头像 发表于05-09 11:33 473次阅读
    一种制造高度可拉伸且可定制化的<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电极阵列的方法

    基于医用胶带的可溶解倒钩,可提高皮肤附着力和药物递送效率

    近年来,用于药物递送的 阵列由于 创、无血和低疼痛感等特点得以应用和推广。
    的头像 发表于04-20 11:29 778次阅读
    基于医用胶带的可溶解倒钩<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可提高皮肤附着力和药物递送效率

    基于的生物医学器件研究进展

    (Microneedles,MNs)技术作为一种微小尺度的创新性工具,能够突破皮肤的表层而不引起明显疼痛,为药物的渗透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途径。
    的头像 发表于12-28 16:44 1705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的生物医学器件研究进展

    2.0间距排排母插件贴片封装简析

    包含了我们平时常用的2.0间距的排 ,排母, 贴片的插件的都有,总共100种封装及精美3D模型。
    的头像 发表于12-18 10:03 869次阅读

    新型超声波墨水分散及细胞接种技术实现生物医学胚胎培养新突破

    由美国杜克大学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研究团队,近期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超声波墨水分散及细胞 接种技术,对生物医学胚胎培养取得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在实验室环境下, 利用超声波图形注射仪控制超声波墨水的深度和走向
    的头像 发表于12-12 14:31 379次阅读

    可溶解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透皮给药的研究,其具有 创、无痛的优势,给药效果有所改善,且操作方便。
    的头像 发表于12-09 09:15 1869次阅读
    可溶解<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可编程阵列贴片疫苗接种带来的益处

    这项由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支持的可编程 阵列 贴片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12-06 09:33 1297次阅读

    基于的生物医学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研究进展

    可穿戴设备因其便携性和在医疗保健生物标志物监测方面的潜在实用性而备受关注。 (MN)可以穿过皮肤屏障进入组织液(ISF),是一种用于透皮传感和药物递送的很有前景的 创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11-27 14:06 1243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的生物医学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在免疫调节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药物的释放动力学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阵列的一个吸引人的特征是控制药物释放动力学的能力。
    的头像 发表于11-25 10:07 752次阅读
    综述:<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在免疫调节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用于制造的3D打印技术优势和局限性

    近年来,3D打印的出现极大促进了 的生物医学应用,其多功能性设计、易定制性和高度复杂性不仅提高了 的给药效果,还为给药以外的新应用领域提供可能,如生物提取和生物传感。
    发表于11-24 11:05 391次阅读
    用于制造<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的3D打印技术优势和局限性

    磁热响应的双层贴片,用于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

    该磁热响应双层 由功能化透明质酸(HA)、氧化铁(Fe₃O₄)和胶束保护的硒纳米颗粒(SeNPs@LAS)组成,其制备示意图、形貌、力学性能、元素组成及荧光染色表征如图3所示,证明了该双层
    的头像 发表于11-08 15:40 572次阅读
    磁热响应的双层<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b class='flag-5'>贴片</b>,用于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治疗

    3D打印可定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MNs)是一种新兴的 创技术,采用高度在10到1000微米之间的针头用于治疗、疾病监测和诊断。
    的头像 发表于10-31 11:36 1473次阅读
    3D打印可定制<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基于墨水直写3D打印技术的多功能贴片,用于个性化透皮给药

    尽管3D打印技术在药品制造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口服片剂的生产。口服片剂存在目标靶向性差、胃肠道滞留时间短和生物 利用度低等问题。相比之下,经皮给药规避了上述弊端,尤其是 具有无痛、
    的头像 发表于10-17 16:40 1466次阅读
    基于墨水直写3D打印技术的多功能<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b class='flag-5'>贴片</b>,用于个性化透皮给药

    在伤口愈合及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都有哪些呢?

    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因其无创、无痛、给药简单、给药可控、负载能力多样而受到广泛关注。
    的头像 发表于09-05 10:55 1860次阅读
    <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针</b>在伤口愈合及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