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子工程专辑,谢谢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近日,华为与赛力斯发布了问界M9,“千万元内最好的SUV”再次“遥遥领先”。从发布会介绍来看,问界M9确实拥有很多“黑科技”,在智能汽车中成为行业的“顶峰”之作。不过在汽车业界,最瞩目的可能是华为不断澄清的“华为不造车”和一直坚持的“合作造好车”。在去年曾遭遇各种“抵制”,包括上汽曾坚持“不出卖灵魂”,到现在数十个汽车品牌与之合作,华为是如何打造出这样一个庞大的汽车生态帝国?
华为汽车生态离不开华为车BU,外界所熟知的华为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于2019年5月成立。
当时,确定车BU的业务包括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五个领域。这一年,华为和赛力斯签约,在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直至现在与赛力斯合作造出M9。
然而,华为在多年以前就悄悄入局了汽车行业
早在十年前的2013年前后,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还未在行业“出圈”时,华为便开始提前布局未来10年乃至更长期的战略规划。
而这些长期战略是基于当时“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两大方向的结合。
首先是AI
彼时(2013年),国外AI研究成果已逐渐落地,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早已打败了国际象棋大师,谷歌的AI也在飞速发展(后来AlphaGo于2016年打败世界围棋冠军)。国内AI四小龙相继成立。2013年,依图科技成立,随后的2014年,商汤科技成立,2015年,云从科技成立;而旷视科技早已于2011年创立。此后被他们称为中国的AI四小龙。
第二是汽车
2013年,特斯拉Model X正式发布,Model S开始在中国交付,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时代的新锐,而真正吸引特斯拉用户的,却是拥有AI的自动驾驶。
随后,汽车行业的“蔚小理”相继成立:2014年,小鹏汽车在广州成立,年底,蔚来汽车在上海注册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曾创立汽车之家的李想于2015年成立理想汽车,以制造,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中国新能源豪华智能电动汽车为理想。
其实,当时中国还有一大批新能源电动车企成立。
哪吒汽车于2014年成立;威马和零跑汽车于2015年成立;
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埃安于2017年成立广汽新能源品牌;
赛力斯于2016年1月在美国硅谷成立,一年后,于2017年1月,获得国家发改委乘用车生产资质,随后于2018年9月获得工信部产品资质,由此拥有了生产和销售双资质。
比亚迪汽车于1995年成立,吉利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他们也都于2013年前后开始研究电动车。
当时移动互联浪潮正逐步席卷全球,华为智能手机业务成为当时业界的先锋之一,Mate系列正拉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的新时代。然而,时任华为轮值CEO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徐直军关注的,则是公司2B业务在4年后或将迎来的困局。
据华为董事会高层当时的战略预判称:当2017年4G和5G网络完成对现有网络制式的替代后,全球移动网络市场的发展会进入低潮期,这将直接影响华为最重大的利润来源。
如何寻找下一个增长点,成为华为高层进行先行一步战略规划的重点。
华为“车联网实验室”的悄悄诞生
在国内外开始兴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与AI的潮流下,两者的结合体:智能汽车进入了华为高层的视野。
据行业人士透露,2014年,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的前期探索部门。据说,这个部门是在徐直军的直接推动下成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正非本人都不知情。为了“掩人耳目”,该部门在内部挂牌名称是“车联网实验室”。起初,该部门的重心全部放在汽车电动化领域的技术捕获。但随着业务的持续开展,智能化很快也成为了部门的“另外一条大腿”。
而所谓的技术捕获,是指华为直接与国内外高校的前沿技术团队直接进行技术合作,将智能电动汽车的各项相关技术收入囊中。
众所周知,华为喜欢与高校合作,无论是研发人才甚至于天才少年,还是技术与实验等合作,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同时,华为车联网实验室对当时概念尚且模糊的智能电动汽车的各项关键零部件和软硬件进行了研究。号称“把电动车上所有需要用电的零部件,都做了一遍。”
也因此在前几年偶有报道称华为的电机已经非常厉害,其实不仅仅是电机,电控、系统总线、智能大灯、HUD抬头显示、车机等等,除了电池,基本都研究了一遍。
这也就有了最新M9上的一系列黑科技悉数登场。
华为的智能汽车技术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发,华为在智能汽车技术方面主要有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底盘、智能电控、全液冷超充以及强大的电机技术。此外还有智慧大灯、AR-HUD、光场屏等外围智能技术。
自动驾驶: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采用混合传感器技术路线,支持L2+~L5级别自动驾驶的平滑演进。
智能座舱:华为的智能座舱技术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鸿蒙智能座舱。鸿蒙智能座舱是一种全新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车内环境。它重新定义了人车智慧交互,提供了更为舒适便捷的驾驶体验。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软件定义汽车。华为的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是一套完整的软件定义解决方案,它构建了汽车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提供了丰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支持各种智能化应用的运行。
智能底盘:华为的途灵智能底盘是一种创新的底盘技术,它采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设计,并配备了横向稳定杆。
智能电控:华为的智能BMS监控管理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电池管理技术,它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保证电池的安全运行。
全液冷超充技术:是一项创新的充电解决方案,它采用了全液冷技术,可以高效散热,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项技术的最大亮点是其超高的充电效率,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kW,最大电流600A,因此被誉为"一秒一公里",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充电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满电上路。
电机技术:华为的最强大电机DriveONE黄金电驱,它是由前交流异步电机和后永磁同步电机组成的SiC高压四驱组合。双电机的最高功率可达430kW(前电机180kW、后电机250kW),并且支持800V架构。此外,这款电机的最高转速可以达到25000转/分,其CLTC工况效率高达92%,这是业界量产最高转速驱动总成。
从上面看到,除了电池本身,华为几乎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各方面都做了一遍,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重要的是它们与智能完全结合起来,成为了真正的智能汽车。
这也与华为一直强调的“ ’造好’车”,到“造’好车’ ”的战略相匹配。
华为三次澄清:“不造车”
大家都知道,华为曾经历了几次重要的造车与不造车的舆论事件,而每一次,华为高层甚至任正非都出面澄清:华为不造车。
2018年首次明确“不造车”战略
2015年,时任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曾在一个汽车行业论坛上坚决否认,华为有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计划。他当时比喻,华为和家具厂一样,家具厂看中的是沙发,华为看中的是各种链接设备。
2017年11月,华为与标致雪铁龙建立车联网战略合作关系;
2018年6月,华为与奥迪达成合作,计划于2020年推出搭载5G技术的车型。同时传闻再起,华为会联合汽车创业公司,曲线进入汽车行业。
这时,汽车行业对华为的担忧越来越大。此时,华为董事常委会召开会议,发布决议表示:华为坚决不造车,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帮车企造车。这一战略也首次被明确,并对外宣布。
2020年华为牵头成立“5G汽车生态联盟”
2020年5月9日,华为官方宣布:联合一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东风乘用车、东风小康)、上汽集团(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加快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推出。
这18家首批合作对象,既包括了上汽、一汽、东风等传统乘用车企业,以及比亚迪、长城等民营车企,也出现了北汽新能源、宇通客车及T3出行等商用车及新兴出行企业的身影。这是华为迄今为止展开与车企的合作中,涉及到的车企范围及业态最广的跨产业合作之一。
成立“5G汽车生态圈”之时,华为称,5G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创新热点,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将给智能网联、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场景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消费者能够感知的全新驾驶体验、娱乐体验,以及人、车、家全场景体验是未来5G汽车的创新重点,是众多车企和华为共同发力的方向。
然而,随着业界的担忧和舆论的发酵,这种生态联盟的成立反而使得“华为造车”的声音越来越大。
2020年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三年
2020年10月26日,任正非签发署名决议,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为三年。
然而,业界依然担心:作为一个企业,华为可能说话“不算数”。
2021年4月,ARCFOX极狐品牌与华为合作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上市,这款车首次搭载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同在4月,华为开始在线上旗舰店和部分线下旗舰店卖车,首款车型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这时,业界的担心又来了。
2021年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不投资,不控股参股
2021年5月24日,华为再度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称“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华为表示,至今为止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当时,华为不造车的正式声明如下:
有关华为造车的不实传言,公司发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今天,我们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认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我们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关于华为与重庆小康集团旗下的金康赛力斯的合作,华为是赛力斯SF5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的供应商。同时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2021年5月24日
然而,“华为不造车”这一说法依然不被业界所信任。
上汽:坚持“不出卖灵魂”
2021年6月30日,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提问道,上汽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又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彼时,陈虹的说法其实代表了很多主机厂和传统车企的心声,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过去那种"大家各自岁月静好"的关系回不去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变成了整车的核心,这三个领域华为都在做,甚至除了电池和钢材、轮胎,华为在汽车上几乎无所不做,而且话语权很大,这对传统的车企来说,确实是一大威胁。
广汽与华为的牵手与分手
2021年7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与华为合作AH8车型项目的实施。AH8车型为广汽与华为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项目总投资近8亿元人民币。
然而,合作近两年后,这一协议被广汽终止。
2023年3月27日,广汽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AH8项目变更的议案》,同意由于各方资源的调配等原因,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这次广汽集团的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三项关于广汽埃安的项目,加上AH8项目,四大项目合计投资额达36.81亿元。
随着华为汽车合作业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华为把手机门店大批量改为汽车销售门店之后, 华为下场造车的舆论沸腾到了最高点。
特别是,2023年3月,很多问界门店和汽车车身都贴上了“HUAWEI问界”的logo,华为生态汽车品牌也正式焕新为HUAWEI问界,更是让外界几乎100%确认“华为要造车了”。
2023年再次重申:“华为不造成”,有效期五年
3月31日,华为举办2022年年度报告会,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华为不造车特别进行了回应。
徐直军表示:华为内部发布了集体决策,重申不造车,有效期为5年,这个5年并不是实际5年,而是华为所有内部文件最长有效期是5年。“5年之后我们会再发个5年,10年后再发个5年文件”,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并且华为在汽车方面的战略不会再反复更改。
徐直军还表示,有些个人、部门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的品牌,这些事情在查处过程中,华为 30 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华为不造车,也没有任何品牌的车,华为在刚发布的内部文件中也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我们会对所有的旗舰店、物料做出整顿,回归到战略定位上来,华为的战略没有变,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此时,喧嚣尘上的舆论基本得到了平息。
业界也大部分相信了“华为不造车”的说法。
华为汽车生态的形成:从生态联盟到品牌,再到公司合作
如前所述,2020年5月,华为联合首批18家车企牵头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正式成立了汽车生态联盟。
2023年3月,华为生态汽车品牌“HUAWEI 问界”正式走向前台。
3月8日,AITO汽车微信公众号发布“HUAWEI 问界,自由掌握方向盘吧!”的文案。第一次“HUAWEI 问界”正式露出,这也意味着华为构建生态汽车品牌“HUAWEI 问界”正式走向前台。
针对AITO问界的最新文案和图片出现“HUAWEI问界”的字样,华为方面称,“HUAWEI 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华为提供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帮助车企卖好车,在帮助车企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
外界大多认为AITO问界是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品牌,AITO问界的产品是华为智选汽车,进入华为零售店进行销售。但从华为的解释看,未来华为深度合作的汽车都会被纳入“HUAWEI问界”,由华为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度赋能。
3月9日,针对AITO问界最新宣传文案增加“HUAWEI”一事,有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询问此变动是否意味着华为将拿走利润大头。赛力斯回应称,问界系列车型产品销售全部计入赛力斯营业收入。
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外界甚至认为华为内部都看不太懂华为的汽车商业模式,华为是想打造一个问界生态联盟,“华为没有必要下场造车。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通过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把体验打造到极致,做好产品区隔,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
然而,质疑声依然不断,甚至在3月底还再次发生了华为不得不再次澄清“华为不造车”的事件。
不过,合作依然大于分歧。只是,华为已经不再局限于松散的“生态联盟”。
2023年11月26日,华为与长安汽车双双官宣,华为与长安汽车于11月25日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经协商,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目标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余承东表示,目前华为智选车的几个合作伙伴(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都已经收到了邀请,“我们欢迎中国有实力的车厂,比如一汽等也来参与”。
同时,华为重申“不造车”: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长安汽车将全面推进与目标公司战略协同。目标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12月,有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已与奔驰、奥迪等品牌接触,沟通入股进入新公司等事宜。
至此,除了2020年成立的“5G汽车生态圈”的18家车企,华为的汽车“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国内大部分传统车企都有合作,国外大厂的合作也在逐渐推进。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以往通过松散的联盟,现在,华为以成立新公司的形式来与业界加强合作。这可能也是打消“华为下场造车”疑虑的较好的方式。
结语
华为汽车生态“帝国”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华为通过智能电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为车企产品赋能,给智能汽车贴上“华为标签”。同时,华为与更多的有实力的汽车厂商进行智选车合作,并主导成立生态品牌联盟,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从单一车型产品到覆盖多个品类,以“生态打造者”的身份进军汽车市场。
华为注重轻资产重研发打法,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近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11.4万名研发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55.4%。这种与传统造车行业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财务模型,使得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华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从“造好”车,到造“好车”的战略构想。华为的智选车模式有利于让华为集中资源押注,在销售终端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华为仍将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例如智选车模式将考验华为的多品牌运营能力,尽管华为开辟了以公司合作的新模式来打消业界对华为“下场造车”的担心,但估计,华为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事件还将上演。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审核编辑 黄宇
-
华为
+关注
关注
216文章
34411浏览量
251471 -
汽车
+关注
关注
13文章
3493浏览量
37249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