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近日宣布,其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电解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攻克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难题,为大型车载电池生产扫清障碍。同时,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也取得重大突破。
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全固态电池因其具备安全性高、稳定性强、能量密度大等特点,有效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寿命短、易燃、易爆等问题,被视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二次电池体系。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拥有堪比液态电解质的电导率(超过 10-2 S cm-1),适宜的电化学窗口以及耐高温(60℃)、抗氧化、低温和凝固等特性,使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性能,成为电动汽车电源的理想选择。全球各大车企纷纷投身于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并公布了量产计划。
据了解,该研究团队所制备的多层叠片软包电池经过 300 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无损耗,性能仍在进一步测试中。目前,研究团队正积极推进 2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型生产线建设,并与产业链各方展开合作,以加快技术研发和验证进程,预计将于 2026 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批量化生产。
此外,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已建成公斤级硫化物电解质批量制备中试线一条,实现了公斤级稳定制备;搭建了全固态电池小试制备线,研制出的高电压、长寿命软包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常温 0.5C 倍率下循环 1000 次后,容量保持在 92%,电池仍在继续测试中(丰田公司设定标准为 1500 次循环,容量保持 80%),且在 4C 倍率下表现出色。
-
电解液
+关注
关注
10文章
847浏览量
23092 -
能量密度
+关注
关注
6文章
287浏览量
16470 -
固态电池
+关注
关注
10文章
695浏览量
2777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