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EEE 802到汽车Zonal架构罗森伯格如何驱动未来连接
IEEE 802系列标准起源于1979年,最初为实验室和办公环境制定局域网规范。如今,它已成为全球互联领域的基石,覆盖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多个领域,为现代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在这个不断演化的标准体系中,IEEE 802.3工作组专注于以太网的发展。
IEEE 802.3与以太网的演进
以太网诞生于1973年,由施乐公司工程师罗伯特·梅特卡夫开发,最初旨在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到1985年,IEEE 802.3工作组发布了第一个以太网标准,支持粗同轴电缆(10Base5)、细同轴电缆(10Base2)和双绞线(10BaseT)三种传输介质。自此,以太网不断扩展其应用范围,从铜缆到光纤,从局域网到更广泛的网络架构。
今天,IEEE 802.3的最新标准进一步采用铜基双绞线和光纤,成为现代高速通信的主流选择。这些技术为汽车行业的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汽车Zonal架构的崛起
随着汽车功能的复杂化和智能化需求的增加,E/E架构正在从传统的域控式向中央计算的Zonal架构演变。这种新架构通过中央计算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处理和综合决策,与“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高度契合。
软件定义汽车的优势:在生命周期内通过OTA(Over the Air Technology 空中下载技术)升级,实现功能的持续迭代,为用户带来常用常新的体验。
架构优化:Zonal架构减少了线束复杂性,降低了整车重量,提升了生产效率。
然而,这一演变并非一蹴而就。在主干网络中,以太网已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但在传感器和执行器端,仍有多种通信协议并存。例如,FPD-Link协议在摄像头领域凭借低功耗、低延迟和全双工能力保持竞争力,而以太网正在逐步攻克带宽、时延等技术挑战。
IEEE 802.3的新目标
尽管汽车E/E架构正在从域控架构向中央计算的Zonal架构迭代升级,以太网在除主干网架构以外,目前也尚未形成‘一统江湖’式的主流方案。
为满足汽车Zonal架构的需求,IEEE 802.3工作组正致力于以下方向:
从SerDes向以太网的无痛迁移(摄像头SerDes Bridge->Ethernet Bridge)
解决摄像头链接的时钟同步问题
支持域间高速以太网(10/25Gbps)主干网
降低成本并提升透明度
罗森伯格的创新连接方案
作为行业领先的连接方案提供商,罗森伯格在这一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公司为客户提供了涵盖板端和线端的多种连接器与线束解决方案:
H-MTD连接器:支持以太网和FPD-Link协议,提供非防水/防水和单腔/多腔等多样化选择。
FAKRA与HFM解决方案:采用同轴线缆技术,特别是HFM(MiniFAKRA)连接器,具有卓越的信号传输性能,广泛应用于主干和传感器网络。
从IEEE 802的诞生到汽车Zonal架构的兴起,全球通信技术的演进始终推动着行业创新。罗森伯格通过不断优化的连接技术,积极助力汽车行业实现高效、安全的未来出行。在这场技术变革中,罗森伯格不仅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为全球客户提供可靠的创新解决方案。
-
以太网
+关注
关注
40文章
5419浏览量
171583 -
同轴电缆
+关注
关注
1文章
211浏览量
21382 -
罗森伯格
+关注
关注
1文章
40浏览量
8754
原文标题:从IEEE 802到汽车Zonal架构:罗森伯格如何驱动未来连接
文章出处:【微信号:Rosenberger_Auto,微信公众号:罗森伯格汽车电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