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日,备受行业关注的2024世界传感器大会(WSS)在河南郑州举办,大会中,举行了多场高端演讲及行业峰会。
其中,工信部直属产业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发布了《“十五五”传感器产业十大趋势报告》、《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等报告,披露了当前中国传感器产业最新行业数据和趋势,具有较大参考意义。相关报告请在赛迪官网查看,本文仅做简述、整理部分核心内容。
全球及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情况:6.9%?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几无中国地位!发展刻不容缓!
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为13971.0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回升,亚太地区的增速在全球各个地区中保持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速度更加亮眼,市场规模达到3644.7亿元,同比增长14.9%,远高于全球增长率。
中国传感器产业在过去一年的快速发展,赛迪顾问分析,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创新,同时,中国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也为传感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赛迪顾问预测,中国传感器市场未来3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5.0%,到2026年,国产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5547.2亿元,并将朝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和高效率方向发展。
▲来源:赛迪顾问
具体到应用市场,2023年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达862.1亿元,占比23.7%,力压汽车电子,成为中国最大的传感器行业应用市场。
此外,汽车电子领域排名第二,市场规模827.9亿元,占比22.7%;网络通信领域排名第三,市场规模739.8亿元,占比20.3%;工业制造领域市场规模724.2亿元,占比19.9%;医疗电子领域市场规模261.0亿元,占比7.2%;其他领域市场规模229.7亿元,占比6.2%。
赛迪顾问分析,在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上;在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用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的发展;在网络通信领域,传感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智能化管理,为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在工业制造领域,传感器用于优化智能工厂和自动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线的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赛迪顾问认为,健康监测、环境监控等新兴领域,将是未来传感器应用的增长领域,传感器技术未来有望与边缘计算等技术结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联网效率,从而推动各行业智能化与互联化趋势发展。
▲来源:赛迪顾问
具体到各传感器类型市场,2023年,压力传感器再次成为中国传感器细分市场第一位,规模达650.5亿元,占比17.8%,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制造、能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体现在轮胎压力监测、液压系统控制和血压监测等。
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排名第二,达463.2亿元,占比12.7%,应用包括智能手机、相机、安防监控和医疗成像等,体现在提高摄影质量、视觉检测和质量控制。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图像传感器需求不断增加。
流量传感器市场规模排名第三,达406.5亿元,占比11.2%,应用于水处理、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主要体现在流体流动的测量与控制。
此外,按市场规模排名的传感器种类有:位置传感器397.9亿元,占比10.9%;运动传感器378.1亿元,占比10.4%;距离传感器292.7亿元,占比8%;温湿度传感器290.5亿元,占比8%;生物传感器273.4亿元,占比7.5%;射频传感器187.3亿元,占比5.1%;气体传感器63.2亿元,占比1.7%;其他传感器241.4亿元,占比6.7%。
▲来源:赛迪顾问
具体到各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大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696.2亿元,占比46.5%,地区特点为依托先进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传感器的领先区域。
中南地区规模第二,达720.7亿元,占比19.8%,地区特点为借助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制造和通信领域的传感器应用。
华北地区规模第三,达488.9亿元,占比13.4%,地区特点为,以北京为核心城市,具备较强的工业基础,推动传感器在智能制造和交通运输中的广泛应用。
西南地区规模第四,为330.2亿元,占比9.1%,地区特点为利用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积极发展环境监测和可再生能源传感器市场。
西北地区规模第五,为253.5亿元,占比7%,地区特点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在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控领域的应用。
东北地区规模第六,为155.3亿元,占比4.2%,地区特点为依托传统工业基础,正加速向智能化制造方向转型,推动传感器技术在老工业基地的升级改造。
▲来源:赛迪顾问
智能传感器是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据赛迪顾问报告定义,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高、自适应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
经历结构型传感器、固体型传感器的发展,当前智能型传感器已被广泛应用。
▲来源:赛迪顾问
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占传感器市场整体的1/4,2023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492.5亿美元,同比增长7.7%,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520亿美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1.2%,且这一增速在加快。
作为对比,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929.7亿美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6.3%——这远小于智能传感器市场增长速度。
▲来源:赛迪顾问
中国方面,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435.2亿元,占传感器市场比重近40%,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9%。
而整个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3644.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3.6%,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亦在以领先的速度增长。
▲来源:赛迪顾问
然而,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虽大,是全球主要传感器市场之一,但中国却是全球传感器“小”国。
赛迪顾问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智能传感器重要的市场,但在产能方面,欧美地区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产能占据全球主要地位。
其中,北美占比最高,达43.3%,欧洲占比29.1%,日本占比19.7%,亚太地区(除日本)占比6.9%,其他国家/地区占比1%。
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产能份额仅6.9%不到——这里面包含了韩国、新加坡等多个亚太地区国家份额,与中国自身的传感器需求规模远远不能匹配——这也意味着众多传感器产品需要进口。
赛迪顾问在报告中呼吁,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均已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占领高地,国际知名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稳定的产品品质,占据了国内智能传感器的主要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高、精、尖”智能传感器市场,中国智能传感器发展已刻不容缓。
▲来源:赛迪顾问
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地区分布方面,呈现地区集聚特征,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三省拥有超过40%的市场份额,这些地区工业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诸如汽车制造、能源开发、电子科技、装备制造以及家用电器等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华东地区占比46.7%,市场份额最大。紧随其后的是中南地区其市场份额达到20.5%,这得益于该地区轻工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密集布局。在5G通信、无人机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等领域,中南地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
华北地区则以13.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这主要归因于它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关键区域,对智能传感器在航空仪器仪表、自动驾驶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尤为旺盛。
此外,西南地区占比8.5%、西北地区占比7.1%、东北地区占比4.4%。
▲来源:赛迪顾问
“十五五”传感器产业十大趋势:全球产能向中国转移
五年发展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纲领,在“十四五”规划中,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被写入,与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等并列,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作为工信部直属产业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了《“十五五”传感器产业十大趋势报告》,具有较大参考意义,未来传感器产业需要怎么发展?
趋势一:微型化降低单个产品成本,释放下游空间
赛迪顾问认为,传感器与下游市场联系紧密,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将是更小、更智能、更便捷,通过微型化降低单个产品成本,释放下游空间。
通过MEMS/NEMS等微纳技术,传感器尺寸将变得更小,进一步释放空间,同时降低整体成本和能源消耗,因此传感器将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趋势二:产品集约化程度提升,多传感及多模块协同成趋势
集约化/集成化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同一芯片集成不同功能的多种传感器,另一个是传感器与滤波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单元集成在一起。
这个趋势将类似传统传感器向智能传感器的转变,传统传感器主要是机械单元或敏感结构,而智能传感器除了硬件还包括算法、软件平台等。
趋势三:柔性化趋势明显,拓展了新的应用场景和领域
随着应用场景的丰富,对传感器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其中之一就是柔性化,不仅仅传感器,当前许多领域都需要柔性产品,譬如目前已经普及的折叠屏手机,就是使用柔性屏幕。
从刚性传感器到柔性传感器,将极大拓展传感器的应用场景,除了智能穿戴设备,医疗领域的电子皮肤、疾病诊断设备、健康检测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的智能床垫等,众多应用需求亟需柔性传感器去满足。
趋势四:无源化愈加重视,如何借助外界能量是新的命题
如何借助外界的能量,是传感器的一个新命题,许多远程部署的独立传感器、无线传感器、连续监测传感器,都要求传感器具有自供电能力,当前,电能、电磁辐射、温度、人体运动能量、振动源等都是传感器的潜在能量来源。
趋势五:无线化提升了组网能力,实现时间同步需要解决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组成了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除无线通信技术外,传感器对消息延迟时间也有一定要求,需要修正网络内多个传感器间的时间同步问题。
赛迪顾问认为,5G技术出现之前我们是面临网络的延迟的,但是从5G技术之后,目前通信产业的发展,延迟基本上已经解决掉的一个技术。我个人认为,随着无线化趋势的发展,我们的通信技术,像蓝牙等等,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可能会越来越大。
趋势六:新材料技术不断融合,不断扩充传感器产品种类
材料是传感器的基础,许多传感器技术的突破都是基于敏感材料的突破来达成的。
赛迪顾问认为,传感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电子、化学、材料、生物等多学科融合的领域,新材料的进步对于产品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
其中,赛迪顾问列举了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和超材料生物传感器。
趋势七: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上下游协同将会加强
随着产业发展,普适性的需求将被逐渐满足,而各种特定环境下的定制化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赛迪顾问认为,定制化基本上是所有产品的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传感器,由于定制化的场景我们开发了定制化的产品。
趋势八:场景多元化成为趋势,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分散,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垂直,其实对于上游传感器的要求也是有越来越多元化的要求。我们团队认为,在“十五五”发展的五年期间,这个趋势也会进一步扩大。
趋势九: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全球产能继续向中国转移
我们团队预测,在“十五五”五年期间,我们的产业转移会进一步加快,全球产能会进一步向中国提升。其实我们放了三张图,这三张图都是专利申请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到,蓝色这个是我们中国的图,在最近几年是非常明显的,从2010年以后,至少从2015年以后,我们国家的传感器、原材料、传感器的制造的专利水平是明显高出国外的,并且我们增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包括今天下午有几场演讲,包括我们国内这几年也新建了好几条MEMS 8寸线或者12寸线的建设。我个人认为,未来五年产能的转移是一个持续的趋势。
趋势十:产业生态融合加深,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性提升
赛迪提出双生态的概念,其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在我们传感器内部有一个自己的生态,有一个产业生态的协同。第二个生态协同指的传感器的生态和其他产业的生态的融合。同时,随着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和双生态的逐步推动,我们认为像工业制造一样,当我们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趋势以后,第三产业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将会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围绕传感器在“十五五”期间,有一些传感器的检测、标准、专利等等一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作,也是这个产业发展面临比较大的机遇和发展。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
赛迪顾问《“十五五”传感器产业十大趋势报告》、《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
是说芯语《传感器产业十大趋势》
-
传感器
+关注
关注
2550文章
51034浏览量
753020 -
智能传感器
+关注
关注
16文章
596浏览量
5530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