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让金立陷入了残酷的生死考验中,新的重组方案还没有确定,等来的却是接连不断的坏消息。
4月7日,金立副总裁俞雷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称,“金立的资金链危机是突发性的,银行再有钱,挤兑也会倒闭。金立在积极生产自救。”针对金立目前面临的债务危机,他表示,无论对内对外,金立的立场都一样,会归还供应商的钱和媒体的钱。就在几天前,金立官方发布说明,表示“自发生危机以来金立前期采取了引资保生产方案,现在将采用裁员降费用的方式。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金立工业园不仅保留了约50%的员工继续生产,同时还有ODM厂商协助生产金立手机,为金立在国内与海外的订单供货”。
但眼下的自救动作并没有让金立的代理商停止亏损。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金立代理商刘青(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货上不了货,债务危机对品牌声誉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个中等规模的代理商现在一个月亏个几百万是很正常的。“我做金立都做了10多年了,如果上游不断供材料,金立就不会出这么大事,我们也是跟着一起倒霉。眼下就看资金能不能尽快接进来,大家其实还愿意继续跟着金立走下去。”刘青说。
代理商月亏百万
虽然去年年底在朋友圈晒出了合作伙伴“大力支持”的合影,但对于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来说,2018年以来他身上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记者与供应商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已有不少中小供应链厂商在2018年1月上旬开始到金立总部“上门要债”,部分厂商称欠款期限已经达到半年以上。
而这种压力也逐渐传导至工厂环节。
4月2日晚间,金立官方微博正式发布一则《关于金立工业园目前的一些情况说明》,公开表示将对金立工业园的部分员工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还将采取“N+1”的方式进行补偿,分期支付,最长8个月内支付完毕。
据记者了解,金立在东莞建有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金立工业园,手机年产能1亿部,是中国较大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拥有54条全自动贴片加工线,110条成品组装测试线,成品组装、主板生产、主板测试、印刷、相关配套设备等。
“自发生危机以来,前期我们采取了引资保生产方案,现在将采用裁员降费用的方式。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转,金立工业园不仅保留了约50%的员工继续生产,同时还有ODM厂商协助生产金立手机,为金立在国内与海外的订单供货。”金立官方称。
裁员后的上游将压力棒递给了下游渠道商。刘青对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代理商都跟着金立走了十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在亏钱。“现在一个月赔个几百万很正常,以一个省代理为例,一般中等以上规模的省代理公司里面都有1000多号人,以一个人平均工资4000多元,这就需要大几百万,还有其他的费用,大一点的代理商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
但刘青表示,代理商与金立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稳定,很多代理商本身就和金立的董事长是多年的朋友或者是原来金正集团时期刘的下属,感情很深。“出现这种事情是挺心痛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我们解决不了太大问题,看看工厂能不能挺过去,资金能不能尽快接进来,有一次开会的时候刘(立荣)掉眼泪了,也是在尽量补救。”
新重组方案仍未有时间表
今年春节过后,有消息称金立获得了亿元级别融资。但对于融资细节,刘立荣表示还不是对外宣布的时候,要等签订了合同才能对外宣布。
而在3月初,就有内部员工对媒体表示,金立新的融资已经结束了,之后召开了董事会,来决定金立未来方向。
“新的融资估计在两周内会出来。”在3月中旬,金立方面对第一财经表示。然而,最新的回复是没有确切的消息。事实上,截至目前,包括海信、TCL、传音甚至360在内的厂商都被传与金立洽谈过合作事宜。
海信成为其中最有可能接盘的对象,源于2月份的时候,海信正在跟金立谈渠道合作,有意将金立的各省代理商,也就是各省的分公司纳入囊中,并且已经在进一步统计金立的渠道数量。相关数据显示,金立在全国的公开渠道数量为7万个,这也是被外界认为金立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但随后海信和金立都对此消息予以否认。
“我们不收购他们,严格说只是合作,只是委托他们在自己渠道里销售,他们外债太多,不敢收。”海信的一名内部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说。
从目前渠道上的情况来看,有部分渠道商已经通过非官方合作的方式接入海信,云南金立的一名代理商表示,一年时间,从年销售200万部掉到150万部(2017年),渠道的压力非常大,不知道暴风雨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
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仍然在金立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蔓延,无论是代理商还是供应链厂商都希望新的融资消息能够尽快公布,在那之前只能“强撑”。
值得注意的是,刘立荣曾在今年1月表示,将通过战略注资解决资金难题,但也做好了变卖旗下资产的准备,目前,金立旗下的微众银行股份和金立大厦总共价值70亿元。
-
金立
+关注
关注
0文章
242浏览量
17264 -
金立手机
+关注
关注
0文章
122浏览量
708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