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加快落地,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专家指出,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仍有技术短板需要不断补足。
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加快落地 专家指需补技术短板资料图:9月5日,2018(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嘉兴峰会在浙江嘉兴开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中心(筹)副主任李海花介绍,2018年,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6月份,工信部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此后,辽宁、上海、广东、河北、安徽等20多个省市也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战略规划或行动计划,“多点开花”局面形成。
据介绍,工业互联网国内标准也全速推出,现已推出65项标准,涉及技术、设备、评测等方面,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此外,中国正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2018年启动部署5个国家顶级节点。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向记者解释说,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设备、机器、车间、原材料等都将有自己的标识,即“身份证”,标识解析体系是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
“工业互联网将首先在以往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落地,如汽车、电子、能源、石化等”,杨春立表示,目前应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
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推出
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着重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2018年,三一重工、富士康、航天科工等制造业企业以及阿里巴巴、浪潮、用友等信息技术企业,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纷纷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
赛迪研究院上半年调研显示,由制造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为30个,占比为40%,由信息技术企业主导建设的平台为45个,占比为60%,这些企业初步具备了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
杨春立表示,与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领域场景繁多,工业机理各不相同,打造跨领域跨行业平台的难度非常大。信息技术企业的优势在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而工业企业更熟悉工业机理、工业流程。
工业互联网应用(APP)是工业互联网最终价值的体现。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
杨春立表示,在工业APP方面,中国仍存短板。未来要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生态,积极培育开源社区,打造创新活跃的工业互联网APP开发群体;此外,加快工业APP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工业APP“上数量”。
产业空心化问题待突破
杨春立表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空心化”问题亟待突破,空心化主要体现在:一是95%以上的高端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业网络协议被国外厂商垄断,工业数据采集能力薄弱;二是50%左右的工业PaaS平台采用国外开源架构,缺乏开源开放的本土通用PaaS平台;三是90%以上的高端工业软件被国外厂商垄断,杀手级工业APP匮乏。
工信部此前已要求,推进复杂系统建模、操作指令集适配、可视化编程、执行控制引擎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工业通信协议适配、数据交换、异构系统集成等核心关键构件研发。
杨春立认为,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一是有稳定的“战略定力”,二是中国有巨大市场和广大用户,可以一边建设,一边测试、应用,这都可以促进工业互联网持续落地。她认为,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图谱将加速完善,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加快构建。
-
富士康
+关注
关注
7文章
1131浏览量
59565 -
阿里巴巴
+关注
关注
7文章
1613浏览量
47164 -
三一重工
+关注
关注
0文章
25浏览量
11824 -
工业互联网
+关注
关注
28文章
4320浏览量
94096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