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释放中国工程师“智”造潜力?

2014年12月18日 10:50 来源:TE Connectivity 作者:秩名 我要评论(0)

标签:电子工程师(95607)

  2014年12月16日,中国工业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全球技术领军企业TE Connectivity共同发布《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报告》,首次将目光聚焦中国工程师的创新力,洞察工程师视角下的创新现状与挑战,发掘工程师的创新需求, 探寻进一步构建创新能力及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之道。

  

  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万鹏远先生致辞

  “广泛分布在各类制造及服务类企业的工程师们掌握着第一手的先进技术与产品知识,他们对社会创新发展的贡献和推动力不容小觑。通过了解和洞察工程师的创新现状与需求,思考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从事创新实践工作,我们希望不仅能够启迪工程师的个人创新发展,更为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着力点。关注工程师,本质上就是在关注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万鹏远表示。

  本次调查,自2014年7月起,历时4个多月,面向国内1107名在职工程师,覆盖31个省份及直辖市,涵盖了汽车、通讯、化工、信息技术等20余个主要技术行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工程师富含创新热情及实践经历,但仍有许多创新需求亟待被关注和满足,他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企业支持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新潜力。

  “创新”已成为中国工程师的工作新常态

  调查发现,创新已成为优秀工程师的重要能力标签。在参与调查的工程师眼中“优秀工程师”应具备的三大能力分别是: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创新”的能力要求已占半壁江山。此外,超半数工程师在调查中表示选择该职业是出于对发明创造的热爱,这一比例在90后工程师中更高达65%。因兴趣而择业,说明工程师对创新具有“天然”的意愿及热情。

  此外,调查可见,中国工程师不仅重视创新,热爱创新,更正积极实践创新。拥有创新经历的受访工程师比例高达90%以上,而他们的创新经历主要集中在对现有工作方法(71%)和技术的突破(61%)、通过改善细节提升产品性能(50%),以及改进工作流程——随着市场技术与产品的加速更迭,创新活动实则已经成为了中国工程师的工作新常态。

  近九成中国工程师渴求更大创新空间

  尽管绝大部分受访工程师曾参与或领导过创新案例,但调查数据显示,仍有高达87%的受访工程师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因种种原因曾有创新想法但无机会付诸实践。

  此外,目前中国工程师的创新结果尚不能对于行业有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应用效果和影响。超过60%的中国工程师参与的创新案例帮助企业在产品层面实现了突破,但却仅有约11%的工程师的创新成果帮助改进行业制作工艺或者填补行业产品或技术的空白,成就颠覆性创新仍需积累。

  抵达创新下一站,企业支持需求显著

  调查发现,高达60%的受访工程师希望通过企业支持克服创新挑战,远超排在第二位行业协会(8%)和第三位的政府政策(5%)。企业作为管理和培养工程师的主体,其支持对于工程师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工程师们的诉求与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的精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谋而合。

  调查还显示,企业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激发工程师的创新潜力:

  “创新激励机制”所获得的呼声最高(74%)。中国工程师迫切希望能够建立技术领域的长远职业晋升制度,消除技术职位与管理职位间的职权、福利等差距,从而能够无后顾之忧地终身从事科研创新。

  “试错机会”受看重,排名第二。中国工程师希望企业能够在资源和时间上支持创新的试错。48%的受访工程师将之排在比“对创新成果的认可”(如,设立内部创新奖项、设定创新奖励专项资金等)更优先的位置。

  “合作”、“自主”、“开放”也日益成为工程师对企业文化需求的关键词,包括更提倡合作的学习型团队氛围、更大的项目自主权、更多与客户交流的机会和更开放的工作环境等。

  实施阶梯化的创新力培养体系。鉴于不同资历工程师的需求差异,80、90后工程师更注重软技能培训和部门间交流,而老一代工程师则更需要突破现有经验及视野的限制,了解更多前沿的创新成果并加强行业交流。

12下一页全文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