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进入洗牌时代
美国商业资讯
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速度很快,尤其在一些可再生能源领域,太阳能利用面积和制造能力均居世界第一。为了引导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产业过度竞争,实现节能减排,这次国家将多晶硅也列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业内均预计,在年底之前,一项更为具体的、专门针对多晶硅行业的行业准入政策指导意见就将发布。
由于多晶硅项目实行备案制度,只要通过地方的环评、工艺等手续就可以上马。目前,我国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光伏产业园,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千亿级光伏、多晶硅产业园的目标。多晶硅的价格在最近短短3年间,由最初30美元/公斤,暴涨至2008年的最高400美元/公斤,再跌落至现在的60美元/公斤。即便如此,由于有大型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能将成本控制在35美元/公斤,并有望在2010年达到25美元/公斤的国际水平。因此,其中的利润仍相当可观。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行业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000吨。这些产能若全能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因此,产能过剩的趋势已经引起国务院的关注,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
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倾向”后,9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向各省市有关部门下发了调查表,让各省市提供当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现有及规划产量、产能、技术来源、能耗等数据。
预计即将出台的产业指导意见,将细化9月底国务院下发的《意见》。预料在规模上,今后单线3000吨以下项目不再审批,提高投资门槛;在新建多晶硅项目的能耗和技术的要求上,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这意味着今后不再审批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太阳能多晶硅项目,今后只能新批其他如硅烷法之类能耗更低的新工艺。然而改良西门子法工艺,是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主流生产技术。另一方面,9月初以来,废多晶硅不再允许进口。这实际是打压小企业进入门槛。而且在多晶硅被列入“产能过剩倾向”的行业名单后,银行也已经对其收紧了银根。日前证监会就多个涉及风电、多晶硅配股(或非公开发行)的项目向发改委征求意见,证监会的审慎也说明政府对于存在过剩倾向的多晶硅项目格外重视。